第187章(2/3)
见魏大人吧。
”
这一段插曲很快安静下来。
许栀和摇了摇头,啧叹道:“魏大人又要忙起来了。
”
陈允渡握紧她的十指,“栀和焉知他不是乐在其中。
”
“……”许栀和摸了摸下巴,认真思索一番,赞同他,“你说的对。
”
今日两人都穿着宽松便服,没有带丫鬟仆役,只暗中随行护院,看上去与寻常出门采买的年轻夫妻无异。
路边遇见卖字画的,许栀和被其吸引,上前几步认真挑选。
这样街头的字画摊,好的字画少,但其中不乏良善者,许栀和曾一次在字画摊中看见了元白微的《群峰图》,后来仔细辨别,才认出是一幅极其相似的仿笔。
时兴盛神似而非形似,群峰浩渺,却少了留白意境,在字画摊主落了下乘评价,在许栀和眼中,正适合带回去给悦悦看。
除却汴京繁华,大宋山川富丽也该一观,这幅《群峰图》便是最好的启蒙。
那日《群峰图》成交,许栀和自觉赚了,多给摊主十两,摊主见到白花花的银子,心中也觉得自己赚了,承诺下次若再有这般好图,先留着给许栀和一观。
此时许栀和一过去,摊主顷刻便拿出了这段时间的搜罗,眉飞色舞讲解道:“许娘子请看,此图为锦官城,昔年杜子美驾马远游,便是被此地红湿情醉,此画正是一位游道人所画,奈何囊中拮据,才叫某寻得。
这一幅同样大有来头,采石矶上萧然回首,天门中断,太白醉死当涂,圆月波湾如天外之笔浑然天成……”
许栀和听得认真。
陈允渡站在她身后朝画作上看了一眼,心中偶感意外。
这几幅图便是追求神似之人也会赞叹,怪不得摊主如此重视。
许栀和问:“这几幅我都要了,多少银钱?”
摊主道:“游道人大多天为庐地为衽,若非走投无路,断然不会出售此画。
他为五斗米压价,某却不愿见他孤苦,此画要稍贵,需白银十五两。
”
许栀和听他常常一段铺垫,本以为要说个了不得的数字,最后听到十五两,忍不住有些啼笑皆非之感。
摊主有心与许栀和保持良好来往,自然不愿轻易断送这门生意,游道人原先说二两银子可出,他观画良久,最后给了十二两银子,心中打定主意:若是那位许娘子没瞧上,便自行认下这个亏。
游道人忙说不可,摊主又是一阵安抚,才让游道人惴惴不安捧银离开,不过当天夜里,他转头听到传闻,外称云水巷慈幼庄有道士捐银十两,可供数名小儿一月之衣食。
摊主闻言,感慨良久,半夜起身拆开画轴瞧了又瞧——若是这幅画没被许娘子瞧上,他便留在家中,独自欣赏——刚好许娘子上次多给了十两。
但心底,他还是希望许娘子能买下来,他没有独行道人的潇洒,能慨然接受贫苦踏足天地,也不像许栀和不为财帛所困、怀向世之心,他记挂的,就是多赚些银子,不为什么,只要看见白花花的银子,他心底就踏实。
“许娘子是觉着高了?”摊主摸不准许栀和的神情,低声问。
“没有,”许栀和摇了摇头,“这几幅加在一处,共多少?”
“三十四两。
”摊主一番计算,除了锦官城那幅他先借花献佛给游道人,游道人又慨然解囊给慈幼庄,其他的画作都不贵。
许栀和微微颔首,从腰间解下佩囊,点出足数,交给摊主。
摊主将画轴卷好,递出去时,看见在旁边一直耐心等待的郎君上前一步,自然而然接过画轴,“我来。
”
“哎,哎,您收好。
若是有好画,某定然留心。
”
明明郎君脸上带着柔阳般轻和的笑意,但身上的矜贵和威仪仍有一丝传出,不难联想到此人非富即贵。
摊主擦了擦额角,看两人相视一笑,在心中感慨了一句郎才女貌天造地设。
两人走到潘楼,等候多时的潘光立刻上前。
明明已经步入深秋,潘光手上依旧摇着一把折扇,扇面白底金箔纸,一面题字一面河山,题字那一面“太虚容我卧,万古不留痕。
”笔走龙蛇,看上去出自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