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1/3)
宋济民紧随在宋寒承身后,闻言后噗嗤乐了。
难怪阿爹当初会那么痛快答应当皇帝,原来他一早就打算好了不管事儿。
宋寒承递上三个折子给宋显盖章,本要一一介绍折子里的内容。
宋显速度飞快,立刻就把章盖好了,顺便把传国玉玺一块儿放在折子上,让宋寒承一并带走。
宋寒承:“……”
宋济民从没见过大哥这么无语过,笑得开怀。
宋显:“老三,你也是,有什么事儿也别找我了,找到你大哥做主就行。
”
宋济民呲牙笑的嘴僵住了。
不好笑了。
以后他的事儿,决定权都掌握在大哥手里,他怎么能笑得出来。
“我就不用了吧,我的事儿我自己能处置好。
”
宋寒承给宋显倒了一杯茶,“阿爹这不管闲事的风格,倒是与师门祖训一脉相承。
”
宋显点头,没心没肺地应承:“是呀!老大,不愧是你,如此精准地洞悉我内心的想法。
”
宋寒承:“……”
本以为这话能激将宋显奋起,没想到只得到了肯定。
殿内外候命的宫人们,听到皇帝父子之间的对话,全都垂首降低了他们的存在感。
宋显很开心:“今天是我登基的好日子,总要有一个好兆头。
晚饭咱们吃火锅吧?预示着江国的未来红红火火。
”
“火锅?”宋陆远激动地冲进大殿,兴奋地点头应承,“好呀好呀!爹,我帮你!”
宋陆远随后就挽起袖子,兴冲冲地跟着宋显去了厨房。
宋寒承和宋济民无奈地互相看一眼,只能各自忙各自的去了。
宫人们酉时换值。
当晚,有关于新帝昏庸不作为的谣言就在宫中渐渐传开了。
三天后,宋显一如往常,当皇帝跟没当皇帝的状态没区别,依旧每天亲自做一日三餐。
临近晌午,众大臣们仍旧在景福殿与宋寒承议事。
国事商量完后,御史大夫包从中出列。
恭敬行礼后,他询问宋寒承:“三日不见皇帝陛下,不知皇帝陛下可是身体不适?”
“他身体很好,御史大夫不必担心。
”宋寒承忙着在奏折上做出批阅,并未抬头。
“那为何从不曾见陛下现身,与臣等商议国事?”包从中立即追问。
包从中这人长得精瘦,说话时他后背挺直透着清傲,一双眼充满了倔强。
包从中在前朝时就做御史大夫,为人刚正不阿,十分清廉,在百姓中声望极高。
作为御史大夫,他监察帝王、纠察百官可谓是尽职尽责。
前朝时他便数次冒死进谏,险些命丧于前朝皇帝的剑下。
幸而他运气好,前朝皇帝的剑每次都扎偏一寸,加之国师青鸾君对他有几分欣赏,总是会命太医全力救治他,才叫他保住了性命。
如今在场官员们之中,有不少前朝官员留在本朝继续任职。
他们太了解包从中了,瞧包从中今天这架势,就知道他肯定又犯倔劲儿了,非要把问题弄清楚才会走。
大家都下意识地轻微挪步,把身体往旁边倾斜,尽量拉远与包从中之间的距离。
真怕这个倔强的家伙燃起火来,烧到他们这些无辜人身上。
“陛下有事。
”
宋寒承没抬眼,所以并没察觉殿中百官的异样,依旧语气随意地回答包从中。
“什么事会比商议国家大事还重要?劳烦永王殿下说说看,让微臣长长见识。
”
包从中这话一出口,在场众大臣都冷吸一口气。
作为臣子,跟上位者这样说话已经很不客气了,更不要说他质疑的是当朝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