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第37章双章合一(3/3)
也是让儿子有一等投靠之意,几乎是方方面面都想到了。
这些事情都是明年的事情了,今年虽然家里人少了,但庾氏还是认真备下年礼。
孰料,年礼刚送到按察使褚家,褚按察使却因为两桩案子处置不公被革退,褚家一家都要回河南老家。
好在褚姑娘的伯父重入内阁,对于裴以清而言,这对于褚家而言反而是大好事,故而,亲自上门几次帮忙操持褚家回家事宜。
就连庾氏也三番五次上门送程仪,安抚褚夫人褚姑娘。
但也因为如此,褚姑娘的伴读生涯就此中断了。
原本以为连着死了三个人就罢了,到了十二月,襄王府那边传来丧信,说老襄王过世了,襄王府要分家了。
裴以清扼腕,老襄王这么一去,母亲怕是说不上话了,襄王世孙,不,现在应该说襄王世子那边应该是黄了。
但他接着往下看,只见花老姨太道:“襄王妃和婆母不和,平日爱扒着娘家,襄王却并不这么认为,静候佳音。
”
“我的娘唉,怎么还不死心呐。
”裴以清摇摇头。
不过,小女儿的亲事还不是重点,到底刚嫁了女儿,她们夫妻还得多替小女儿也攒些嫁妆,再有若是霁哥儿科举不成,也得帮他打算娶妻了。
因为国丧,开年后雱哥儿的周岁宴,只是家中办了一场,并未大肆操办,这孩子倒是一手拿书一手拿箭,雄赳赳气昂昂的走到桌子尽头。
春寒料峭过了之后,裴以清便带着妻小在西湖乘船游玩,岸边杨柳依依,春风拂面,舍娘站在船头,只觉得舒服极了。
不远处也停泊着几艘画舫,描龙画凤,一看就是大户人家。
说来也巧,这自然也不是旁人,而是庆王府一家。
他们家按爵守制,不好在家筵席音乐,老太妃受不住了,庆王便安排出来游湖。
因不欲引人注目,所以也没有挂王府牌子。
偏偏郡主却是气闷的不成,在那甲板上放着风筝,却不料风大,她风筝吹的掉下去了,郡主便让人用竹竿从河里挑上来,不曾想那风却是把风筝越吹越远。
下人一着急,几个人撞在一起,倒是让郡主没站稳,直接栽到水里去了。
舍娘一看扑通掉下去的人,想也没想,也跳下水救人。
她一方面救人,另一方面也是想试试自己凫水的水平,人如果只平日划两下,那没有成长,必须是在急迫的地方能显身上。
她原本就腿长胳膊长,长期练习,三下五除二就游到郡主那里,她拉着她往画舫游。
画舫的将士本来也跳下来了,只不过他们也有顾虑,他们是男子,若是碰到了郡主不好。
舍娘拽着她往前游的时候,郡主一边呛水,一边欣喜道:“裴姐姐,怎么是你呀,咳咳咳……”
“别说话了,小心呛水。
”她不知道是郡主,若是郡主,应该有很多人救的,自己倒是不必逞能了。
不过,她现在竟然能够救人了。
被拉到庆王府画舫上时,舍娘都还没反应过来。
宫嬷嬷倒是认出了她:“这不是裴姑娘吗?没想到是您救了郡主。
”
说起这个,在帘子后的庆王妃却是有些愧疚,当初没让舍娘当伴读,纯粹就是觉得人家爹官位低好打发,现在人家却救了她的女儿。
庆王妃连忙道:“原本是裴丫头,宫嬷嬷,快拿身衣裳让人换下。
”
舍娘连忙摆手:“王妃,小女无事,我们家的船就在附近,我回去便是。
”
正说着,庾氏带人登船来,谁的孩子谁心疼,就是天王贵胄也没自己的娃好。
庆王妃也不放她们母女回去,让庾氏把舍娘的衣裳拿来换了,再在船上歇息。
女眷们过来了,男人们着急也没法子进了,庆王和世子李琚都在和裴以清说话。
裴以清一下就认出李琚出来,之前他说自己是锦衣卫,没想到竟然是世子李琚,他忙跪下道:“之前招呼不周,还请世子见谅。
”
李琚笑道:“当时我不好透露身份,裴司马亦是好酒好菜招待,何来不足之理?依小王看,就很好。
”
他是皇帝驾崩之后,就立即返回了藩地,因为当时是老皇帝让他们去的京中,但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还是得遵循祖制,藩王不能随意离开藩地。
庆王问清楚了缘由,又笑道:“真是虎父无犬女,裴司马在任上勇打倭寇,令千金亦是巾帼不让须眉。
”
听到“令千金”这三个字李琚就头疼,他想着裴以清前世为官虽然算不得什么名臣,但因为裴老太爷建储有功,在官场上还是有几个人提拔的。
他们家在杭州时,自己还能把控得住,她们家若是不在杭州了,到底把控不了。
万一裴氏又嫁给晋王,将来大齐王朝岂不是又要颠覆。
故而,李琚不由得在庆王面前建言:“依儿子看,裴大人极好,俗话说能者居之。
这杭州知府位置空了出来,父王何不举荐裴大人?”
裴以清听了,简直铭感五内,嘴上还道:“下官资历微薄,不堪重负。
”
庆王虽然为人嘴毒刻薄,但是他也只有一个儿子,且儿子少年就出众,很有见地,因此,他也不好打儿子的脸,就道:“千里马常有,伯乐却未必常有,裴司马还请不必推脱。
”
以庆王府的人脉,这点事情手到擒来,然而,花祖母这个时候已然分了家,她有三个儿子,长子封辅国将军,次子封三等奉国将,唯独幼子年纪太小,是她四十好几岁生的,此时不过十岁,未曾有封。
如今已经过了老襄王百日,她正好五十九岁,六十高寿了。
她倒是没有跟着儿子住,她们这些王太妃太妃们暂时先由襄王奉养,她和襄王关系保持的不错,每逢继妃和襄王为难时,都是她帮忙从中说和,故而她想提出让舍娘过来陪她。
此番,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
但她的信到来的时候,正逢庆王府那边也想让舍娘过去做伴读。
舍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