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第42章双章合一(3/3)
在李玦的陪同下和道长交谈,还怕舍娘不耐烦,遂道:“你先去客房歇会儿,别跑远了。
”
“是。
”舍娘颔首。
她知晓道观也未必一定是清静的地方,就像她娘当初就着了道,所以她亦十分谨慎,身边跟着七八个仆婢簇拥着,目不斜视。
殊不知方才的殿里,李琚正在此处守着,他是因为白莲教的事情住在道观里,听闻白莲教的人混杂其中,故而他正观察着,方才却见舍娘往心愿箱里塞了红布条,他心道,自己是为了江山社稷偷看的,可不是不磊落。
思虑再三他才从里面拿出来,舍娘的笔迹他能认出来,毕竟他仿别人的字迹算是独步天下了。
见到红布条上的字后,李琚笑了。
却说舍娘到了客房后,先吃了些从王府带来的果饼,不得不说,襄王府的吃食很对自己的胃口。
“你们别到处走,等会儿看他们怎么安排就是。
”
舍娘知道花太妃帮她创造机会,未婚的男女能有这样的机会已经很不错了,但舍娘是不准备久待的。
李玦房里美婢颇多,喜欢柔顺的姑娘,如今看上自己不过是看自己的皮囊,但美女对于他们而言多如过江之鲫。
况且她看到花太妃自觉李玦能作主自己的亲事,但舍娘看却不尽然,以自己的身份做侧室,那比前世还不如,到底晋王还算是一代雄主。
花太妃是以她自己为例子,觉得男人只要爱你就能为所欲为,事实上很多男人,喜欢归喜欢,但他们更爱自己。
他们更要一桩体面的亲事,妻贤妾美才是他们平生追求。
花太妃回来时,已然很累了,舍娘亲自伺候她睡下后,才回到自己房间。
芙蓉正捧了茶来,舍娘正欲吃茶,听她道:“姑娘,世子在窗户底下。
”
“世子?他怎么会在这里?”舍娘以为她说的是李玦。
没想到芙蓉道:“是咱们世子。
”
原来是庆王世子,舍娘忍不住道:“他怎么在这里?不是说已经回去了么?”
芙蓉摇头。
舍娘则先打发人出去,只留芙蓉在内伺候,言语上是让她们先去外面眯一会儿,不必伺候。
等她们离开了,舍娘才打开窗户,果然见李琚在此。
此时他正穿着道袍,还乔装了一番,看起来仙风道骨,舍娘道:“怎么了?您怎地在这里。
”
李琚看她这般关切,知晓自己还得靠她掩护,故而说了实话:“我们在办一件极其周密的事情,不曾想跟着我一起来的两位锦衣卫兄弟却失踪了,我担心已经被人盯上,所以乔装一番过来。
”
锦衣卫秘密办的事情当然是非常大的事情,甚至涉及到性命,舍娘想起他路上一路照顾自己和家人,还提点自己,故而道:“那你要我做什么?”
“我想让你把我带出去,只要我去了附近的指挥司,就有法子了。
”李琚道。
舍娘看了他一眼,“我这里伺候的仆从极多,这般多出一个男子,恐怕很难。
你饿不饿?要不要先吃些点心,等我想想法子。
对了,能不能告诉襄王府的人?”
李琚连忙摇头:“不成,我的行踪先不便泄露。
”
之前他虽然和襄王世子关系不错,但是有些事情是不能让人知晓的,否则泄露
出去,他的差事也到头了。
舍娘点点头,又让芙蓉道:“你把桌上的茶点端些给世子。
”
窗外的李琚还真的有些饿了,见舍娘让人递过来的茶点,觉得自己还真是鬼使神差的跑到舍娘这里,大抵他知道她聪明,应该有法子的。
又说这李琚给舍娘出了个难题,她现在一个姑娘家,出去时身边都跟着人,很难把一个男子偷偷运出去,若是个小孩子,还能让他钻到箱子里,可李琚虽然年纪比自己小几个月,但是个头比自己都高,箱笼也是装不下。
想了想,舍娘遂对芙蓉道:“你让团儿拿一套小厮的衣裳过来。
”
芙蓉立马出去了,舍娘则支开了窗户,见李琚还在这里,遂道:“这里都是襄王府的人马,若没有襄王世子的指令恐怕很难出去,我等会儿就说自己想吃道观八里地的牛肉面,让你扮成小厮出去。
”
“可以。
”李琚立马点头。
舍娘笑道:“可是你现在的样子看起来也实在是不像小厮,我拿出妆粉,替你打扮一番,你切莫怪罪。
”
这也是襄王府的人并不认识自己的小厮,才能如此行事。
李琚连忙道:“你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帮我,实属不易,我又岂会怪罪?倒是我连累了你。
日后你若有什么事情,只管驱使我便是。
”
“我怎么敢驱使世子,来,我快些帮你画。
”舍娘拿着妆匣子过来。
李琚原本应该非常讨厌她的,可不知怎么又觉得渐渐被她吸引,她既有霹雳手段,能对付欺负她的人,又对那些穷苦大众天生有怜悯,还这般讲义气。
舍娘则想着李琚这双眼睛也太漂亮了些,她先替他改了发型,梳成童子髻后,又用画眉的黛粉和平日上妆的玉容粉混合在一起,用香绵铺在他的脸上,如此他的脸就深了许多。
再有他的眉毛,舍娘刮细了一些,却不小心把掉下来的眉发掉在他眼睛里,舍娘吓了一跳,连忙道:“等会儿,我帮你吹吹。
”
说完又觉得不妥,立马举着靶镜道:“你自己对着镜子弄出来。
”
二人目光正好对上,又赶紧分开,李琚立马把掉下的眉毛从眼睛里夹出去,他又对着镜子看了看自己,“这还真的不太像我自己了。
”
“那肯定啊,你是剑眉星目,可我把你眉毛剃细了,又把你画成三角眼,整个人自然就不同了,等会儿我让团儿和你一起出去。
”舍娘道。
说话间,舍娘又道:“我这会子先去找我祖母,再拿对牌给你。
”
见她转身要走,李琚忙道:“过些日子你们回去的时候,我们还是一起回去吧,这样,也有个照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