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第59章双章合一(1/3)
却说汪真珠守孝也一年了,汪家接她回去之后,便着手开始替她说亲。
汪夫人原本指望庆王妃的,但见庆王妃如今又很忙,先是人家儿媳妇生孩子,如今又是女儿出嫁,哪里有闲情逸致替她女儿说亲。
汪夫人也只好自己来了。
偏巧在这个时候出现了转机,刚上京的晋王的正妃褚氏过世了,这让汪家看到了希望。
汪真珠虽然不愿意做侧妃,之前觉得在庆王府待着很憋屈,但不代表她不愿意做正妃。
且晋王也是皇帝的亲弟弟,自然还是希望庆王府帮忙运作。
汪夫人很快就上门了。
她上门的时候,舍娘也是刚到庆王妃这里协理,正听她示下,那边又说晋王妃故去,庆王妃要过去,因此吩咐她道:“家里的事情你就循着旧例来,若有不懂的,只管问宫嬷嬷。
”
不巧汪夫人过来时,便是庆王妃出门,舍娘正在管家,她也不好意思,遂先离开了。
管裴家六房一个小家都不是很容易,更何况是一整个王府,她现
在是二把手,最重要的是先把王府管事人,每日要做什么事情先梳理清楚。
先来的是老太妃身边的敏儿,她过来道:“世子妃,戏楼的菱花要家去,您看派谁跟着呢?”
这一时间谁知道谁跟着。
舍娘问宫嬷嬷:“之前戏楼的女孩子们回家是怎么样的?”
“前些日子梅姑娘回去时,王妃特地派了两个妈妈,两个丫头和四个跟车的。
”宫嬷嬷道。
舍娘却想那位梅姑娘已经开了脸,是公公的侍妾,旁的人怎么比。
故而,她笑道:“之前呢?之前回去的人怎么区处的?”
听说之前,宫嬷嬷才道:“之前是派的崔大赶车,一个妈妈跟着去的。
”
“那就按照这个办,让车夫和一个妈妈跟着去就成。
”舍娘吩咐后,拿了对牌给敏儿。
这样的事情都有旧例,舍娘是出了名的记性好的人,举凡什么事情多翻旧例,先萧规曹随才好。
倒是李琚之前听舍娘埋怨,自己还以为舍娘真的怕,真的早早就回来了,还偷偷派人去前院看。
听雪霁环儿回来道:“世子放心,咱们世子妃身边有宫嬷嬷,一应都问过她,循着旧例办事,无人敢说什么。
”
李琚觉得又被舍娘这个小骗子骗了,骗的自己真以为她不成,连忙回来撑腰。
没想到人家稳当的很,处处循着例子,为人平稳。
这也是舍娘想展现出来的,上位者最忌讳第一则是情绪化,动不动就负气离去,要不就是还没开始就锐意改革。
一个制度的出现,背后肯定有理由。
现在先是把事情办好,再说别的。
一早上除了些零碎的事情之外,到了中午回来,才有喘息的时候。
只是没想到李琚已经回来了,她欢快的跑到他身边:“何时回来的?怎么不早说。
”
“我下了朝就回来了,特地回来跟你撑腰的,没想到你还做的有模有样的,还骗我。
”李琚皱皱鼻子。
舍娘笑着服软:“这是没人跟我找茬,我才顺利些的,你回来我高兴的很。
”
李琚哪里真的生气,见妻子这番模样,早就心痒痒了,又拉着她的手,一直放自己腿上,装作感兴趣的问起:“怎么样了?是不是事情多?”
“母妃很是能干,其实都打理的差不多了,底下也各司其职,我不过是在那里做个吉祥物而已。
真有大事,我也裁夺不了,还得母妃回来。
”舍娘倒是真的觉得庆王妃管家还的确是一把好手。
尤其是她是专项专出,就是一处钱归一处用,再有每一件事责专谁办,都要按手印,并不混杂。
只是她这样精明能干,怎么不把这些都教给郡主呢?
李琚见她这般说话,忍不住心里一动,又欺身上前亲了一口,又呢喃道:“你身上好香。
”
“天还没黑呢,说什么胡话。
”舍娘推了推他。
李琚哪里还能忍,抱着她就去了寝房,二人亲热了一回,待出来时,外面膳食摆好了,李琚亲自给她盛汤,舍娘刚吃几口,又见外头有下人过来。
“什么事?”舍娘边吃边问道。
“回世子妃的话,外头绣匠送了二十件郡主的皮袄来。
”
舍娘只好放下碗筷:“知道了,我这就去看看。
”
这些皮袄得先检查一遍,如果有问题的,还得快些改。
否则,到时候装箱的时候有问题,那就怪自己头上了,她现在做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故而,她先去正厅,又先自己检查了一番,果然还真的发现有一块歇胸针头脱落,她倒也没有斥责绣匠,让她们拿下去改了再说。
等回来吃饭时,饭菜都冷了不少,李琚让人去热,舍娘却伸手阻止:“没事儿,都快吃完了,再去热也不好。
”
她是真的一点也不矫情,吃完饭后,和自己去竹林下散散步,回来又开始处理事情。
下午便是几个执事俱拿了帖子,要从账上支钱,舍娘先看了看帖子,一样是之前后面建戏楼的银钱,她看了看,指出道:“这里的步数算错了,要广从步数相乘得积步。
”
宫嬷嬷在一旁看的咋舌:“世子妃连这些事务都知道?”
“这便是《九章算术》里的,也不难,广步和从步乘分就是了。
”舍娘还觉得很简单呢,这已经是最简单的了。
再有一处拿来的是油漆工的工钱,一共三十七口人,要银二十两二钱,舍娘皱眉:“去年我出嫁时,家中粉刷过,不过二两二钱八分,怎么你就涨了十倍?”
那执事还道:“这油漆工和油漆工之间也有区别的。
”
“夏妈妈,你让来福去问那些工人,他们的工钱是多少?”舍娘看向那执事人,直接让自己的小厮去问。
那执事人汗珠一下就沁出来了舍娘冷笑一声,等来福来报,才知晓这些人的工钱都是二两二钱八分,和舍娘说的丝毫不差。
宫嬷嬷对那执事人道:“你也是事情做老的人了,却连个账篇子也算不清楚。
”
“是小的算错了,小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