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八爷,懂你的人回来了(2/3)
得极尖的红蓝铅笔,立即伏案疾书。
笔尖在泛黄的图纸上游走,如同最精准的外科手术刀。
那些前世耗费数月才勉强厘清的复杂结构应力点、气动布局的微妙缺陷、发动机与机体不协调的耦合振动,此刻在“星际军工系统”的辅助解析下,纤毫毕现。
系统无形的数据流在他脑海中奔腾,化作精准的坐标、优化的曲线和超越时代的材料参数。
他时而凝神思索,眉头微蹙;
时而下笔如飞,在图纸的空白处或边缘勾勒出精妙绝伦的改造方案,笔迹刚劲有力。
歼8改造组的那些资深工程师以及技术人员,看着李小川笔下那些天马行空却逻辑严密的线条,忍不住咂舌。
“这思路…太跳脱了!”
“这复合冷却流道的设计,还有这个…陶瓷基复合材料叶片的构想?这…这工艺要求,咱现有的设备怕是够呛啊!”
“这种设计,现实中能实现?”
面对质疑,李小川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成竹在胸的光芒。
“诸位,工艺是死的,人是活的。
”
“如果设备不行,我们就改设备!”
“材料不行,我们就‘造’材料!”
“图纸上标注的新型粉末冶金配方和热等静压工艺参数,就是破局的关键。
放心,我心里有数的。
”
李小川的声音沉稳有力,一旁紧跟着他,看着像卫兵,实则是“监工”的张上将听得暗暗点头。
这年轻人,有魄力啊!
大将之才!
绝对的大将之才啊!
“改设备?造材料?”
负责动力系统的副总工刘长河刚踏进机库,就听到了这“豪言壮语”,不由得眉头紧锁。
“小川同志,歼-8的心脏病是出了名的顽固,牵一发而动全身!你这方案,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点?万一…”
这回,李小川放下笔了。
他转过身,目光清澈而坚定地迎向刘长河审视的眼神:
“刘总工,我知道您的顾虑。
”
“发动机喘振裕度不足、高空推力陡降、结构在高过载下的金属疲劳…这些痛点,哪一个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但正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