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t90换猫猫车,斯拉夫雄鹰的慷慨?(2/3)
稍显陈旧的厂房区域。
那里正是民用拖拉机的生产线,此刻也正传出相对沉闷但持续的机器运转声。
“那条线,也是307厂的根,是厂子经历过寒冬还能喘气的底子。
”
“它能养活工人,能养活技术,能维持一个厂子最基本的运转生态。
”
“军工订单再满,那是锦上添花,是荣誉,但民用生产,是雪中送炭,是底气。
”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若有所思的脸:
“所以,就算是民用产品,质量也不能马虎,这是原则。
”
“军工品质做民用,不是大材小用,是降维打击,是树立口碑,是告诉老百姓,咱们307厂出来的东西,无论是打仗的还是种地的,都经得起摔打!”
“这叫军民融合,不是权宜之计,是生存之道,更是发展之道。
”
“把根扎深了,扎牢了,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稳当。
”
其实,只有李小川自己心里清楚,更深沉的忧虑源自何处。
重活一世的记忆里,见过太多因政策调整、预算削减或国际风云突变,导致军工企业一夜之间陷入困境的例子。
一旦彻底斩断民用这条腿,307厂就成了纯粹依靠国防预算输血的“巨婴”。
看似风光,实则脆弱。
一旦输血中断,或者高层风向有丝毫转变,这艘刚刚起航的巨轮,很可能又会搁浅在记忆中的浅滩上,重蹈覆辙。
他绝不允许307厂再经历那种无力挣扎的寒冬。
两条腿走路,才能行稳致远。
就在李小川力排众议,稳固着307厂立足之本的时候,一场更宏大也更凶险的博弈,正在遥远的北方和龙国最高决策层之间展开。
毛熊国首都。
那座以坚固和冰冷着称的国防部大楼深处。
负责对外军事技术合作的伊万诺夫上将,正对着宽大的屏幕。
屏幕上是龙国基于“猫猫车”技术在瑞士交流会上大放异彩的影像资料。
他的脸色阴沉得如同西伯利亚冻土,眼中燃烧着被羞辱的怒火和难以遏制的贪婪。
“耻辱!”
“奇耻大辱!”
他猛地一拳砸在厚重的橡木桌面上,震得桌上的水晶烟灰缸嗡嗡作响。
“让一群黄皮猴子用玩具车的技术,在我们的‘友好交流’上扇了斯拉夫勇士的耳光!”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