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长心眼谁都没有多想(1/3)
会试期间,崔兰愔也赚了个盆满钵满。
方岱真的很会,到了扬州他也不知怎样说的,第二日就有盐商来了锦衣坊,说是托了方岱的门路找来的,想求皇后娘娘私库里的物件。
那盐商拉走一抬描金的鱼跃龙门大立屏后,盐商就不断地找过来。
没几日,扬州那边就传出来,如今盐商们摆阔不看别的,都看你家里有没有皇后娘娘私库里出的东西。
听得方岱往回传的话后,宋彰和姜奭给这些盐商定了等。
凡买足三万两银子的为三等,五万两的为二等,十万两往上的为一等,会有盖内府印的定等文书为凭。
虽不知这份定等文书有何用,只冲着内府的盖印,就足够盐商们拿出去炫耀了。
这样一弄,盐商们都赶集一样过来,不拘是什么都要,那些家具摆件都是多少套地往回买。
这下换武将家的坐不住了,本来还不急的,也都往锦衣坊来求东西,武将人家比不了盐商,所以他们求的是小的摆件和料子这些。
崔兰愔私库里的都出了,她就找来徐太后、淑太妃、婉太嫔,问三人私库里有没有不想留的物件,她可以帮着出了换银子。
逢年过节,或是生辰,宫妃们都会收不少礼,可礼并不都是可心的,这么些年手里都有不少扔了可惜,留了又用不上的物件。
崔兰愔一说,三人都翻出老些送过来,还都是一样的说法,让换来的银子都留着给她零花。
崔兰愔却不肯占这个便宜,让齐安对清了账,如数都送到了三人宫里。
徐太后三人看到银票上的数额,都吓了一跳,想不到那些用不上的物件能换来这样大的一注财。
徐太后带头,三人就去了福宁宫,拉着陈老太后,说崔兰愔带着她们发了票大的,商量要用这些银子给小鱼备置些东西。
才听到皇帝给小公主起了“小鱼”这个小名儿,陈老太后开始也觉着不好听,听了崔兰愔的解释,又听她开口闭口“小鱼”地念着,陈老太后也听顺耳了。
没几日,延华殿、福宁宫、鸾居宫、宣微宫几处,提起小公主也都是“小鱼”地喊着。
到这会儿,宫里宫外差不多都知道小公主还没出生已有了小名。
听三人说了来意,陈老太后却不肯,“小鱼的东西有我这个太祖母备着,哪用上你们。
”
这会儿陈老太后护得什么似的,徐太后三个也不好和她抢,只得先留着银子再找机会。
才几天的功夫,锦衣坊就名气在外,扬州那边都传开了。
开张那日,董家的亲朋走后,永嘉公主、端王妃、安王妃、敬王妃和同安郡主、古尚书夫人和古莹、申阁老儿媳和孙女等,自觉和崔家能说得上话的差不多都来了。
这些人倒不是全为来捧场,从往崔家赴宴开始,崔家女眷穿的衣裳就入了这些人的眼,这会儿有了机会,当然不能错过。
永嘉公主一个人就订了十几身儿,李宜锦也订了八身儿,剩下最少都是三身儿。
士宦人家女眷的订制都忙不过来,盐商家的女眷也开始结伴往锦衣坊来,这些更是财大气粗,当日摆出来的宫造料子,那是一匹都剩不下。
这样一来,锦衣坊的订制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