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这个可以揍(1/3)
陈昭从刚到广宗的时候就有意着重培养工匠,要冶铁所以培养出来了一批铁匠,要修城墙所以培养出来了一批泥瓦工匠,又制造出了一大批大型建筑器械。
建造城墙这样的大型项目还感受不出来人力资源的富足,可开始做挨村挖水井这样的小项目时就能看出人力充足后恐怖的速度了。
十几个挖井队伍同时动工,一支队伍一天可以去数个村子打井。
只用了半月时间,整个平原郡内原本没有水井的村子里就都有了水井。
可形势没有好转,这半月间只下了一场细丝一样的小雨,连地面都没有沾湿就停了。
入了夏,天气一日比一日炎热,水流量较小的溪流率先干涸,露出泥泞的河床。
不少半大少年赤脚在河床上捡藏在污泥里的小虾和螃蟹,年纪大些的老人浑浊的眼神里,却早已藏满了忧虑。
干旱、蝗灾,这是荒年绕不过去的噩梦,只是在这近二十年里这两场噩梦出现的次数似乎越来越多。
高唐县衙门忽然张贴告示,要征发徭役修水渠,和往年那些徭役不同的是,这次修建水渠的人不仅有乡野和城中征发的青壮,还有昭明军。
征发一万青壮,与两万昭明军士卒合作三万人,一起修建水渠。
高唐县有常住人口六万人,陈昭又在此地安顿了三万流民,如今一共有九万人口。
其中青壮妇男约五万人,差不多一家就要出一人服徭役。
“怎么还这个节骨眼上要去服徭役啊?”
孙村里听到告示的村民抱怨。
“自家田地还要浇水哩。
”
“去岁说是徭役,实则把我们喊去给那个县令修院子”
“往年好歹都是秋收以后,今岁怎么还挑了个要紧的时候徭役。
”
不仅在孙村,在高唐县的其他各个地方也都是同样的声音。
已经六月中旬,小麦正在开花,开完花就要长籽,正是需水大的时候,可天公不作美,久久不下雨,只能靠人一趟一趟从井里挑水灌溉。
骤然要把能干活的青壮征发去服徭役,那今岁的收成怎么办?
“莫急!昭明军的赵使君一会儿就过来把这次徭役目的告知咱们!”孙孝站在人群中间口干舌燥解释。
“咱们村的水井还是人家陈使君命人挖出来的,要不是陈使君,咱们挑水浇地都得往七里外的河边上去。
”
孙孝是里正,好歹比这些大字不识的村民见识多些,在村里威望也够,三言两语就安抚住了村民。
村道上传来一阵整齐划一的脚步声,众人抬头去看。
赵溪腰间佩戴长剑,身后跟着二十多个同样佩剑带刀的士卒,士卒搬着一块两人高的大木板穿越人群将木板放在空地上。
木板上张贴着一张巨大地图,上面画着整个高唐县,包括县城和围绕县城的数十个村子。
“这次徭役召集匆忙,是故我家主公陈昭特地命我等来向尔等解释缘由。
”
赵溪清了清嗓子:“已经半月没有下过大雨了,今年或许会有旱灾,尔等种了多少年的地,这个应该都清楚。
”
众人默不作声,无数张满是皱纹的黝黑脸庞上充满绝望。
就是因为对灾难太熟悉,所以他们才会想着能多浇两趟地,救一点庄稼。
“所以要赶在麦结籽之前挖通水渠。
”
赵溪抬起剑鞘,鞘尖指着舆图上孙村的位置,一道朱砂线从漯水上方引出,途径孙村西侧,贯穿平原郡。
舆图上还有数条密密麻麻的赤红朱砂线,像树的根系一样笼罩整个平原郡。
“三万人同时动工,半个月就能修通高唐县的几条主要水渠,正好赶上给麦浇水。
”
鞘尖顺着一条红线,从漯水划到孙村西侧。
这下这些村人能看懂了,交头接耳。
“就在咱家地边上,一里地就能到。
”
“这么近都不用浇水了。
”
赵溪用剑鞘重重砸了一下木板:“肃静!”
“今将所需携之物事,以及诸般注意事宜告诉尔等。
饭食自带,水不用自带明日就在你们村子西侧大柳树旁集合,到时候会有人告知你们挖哪一段。
”
“竟还不用离乡!”村人大喜。
不耽误晚上种地浇水,没有徭役路上的食宿花费,也不担心去到异乡被恶霸无赖欺负。
只用挖水渠就行,甚至这水渠还是给他们自己挖的,世上竟有这样的好事!
次日,扛着昭明大旗的士卒就浩浩荡荡来到了孙村郊外,一个身穿青色服饰的小吏手里攥着地图和长绳,来来回回跑了数躺,身后跟着几个人在不同地方插上只有两丈高的“昭明”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