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看上了母亲(3/3)
容的僵硬坐下:“老身我,三十又八。
”
她的儿子已经及冠成人,李楼自称老身已有数年,可对上陈昭那双诚恳的眼睛,她却只能挤出干巴巴的“我”。
“姜尚七十二岁才遇周文王,夫人才三十八岁,这算什么老妇。
”
陈昭真心实意反驳李楼。
三十八岁,多年富力强的年纪,尤其是对于弓手,黄忠跟随刘备的时候都六十岁了,也嘎嘎能打。
“李夫人难道不想光复先祖荣光,让天下人都知道李广后人亦是神射手吗?”陈昭敏锐察觉到了李楼对“李广后人”这个身份的认同。
“有飞将军射杀匈奴的箭术,难道李夫人只满足射兔吗?”
“李夫人何不随我回平原郡,领数千弓手,驰骋沙场之上,继先祖未成之愿,搏个侯爵之位呢?”
陈昭一连串的反问直接把李楼问懵了。
堂内陷入诡异的平静,谁也不先开口。
陈昭气定神闲低头喝水。
她相信李楼会跟自己走。
“使君就有这么大的底气能够成事吗?”
久久,李楼终于开口。
陈昭平静道:“不成则死,死有何惧?”
“你随我走,成,则完成先祖未成之志,封侯拜将;不成,则天下知你李夫人作战英勇、战死沙场。
你不随我走,则天下无人知世上曾有过你李夫人。
”
李楼苦涩叹息一声:“这可让我”
她已经做好了替儿子把陈昭挡回去的准备。
陈昭一个连正经官职都没有的反贼,投靠她实在是没什么前途可言。
可落在自己身上,李楼却束手无策,根本说不出拒绝之言。
她的儿子有无数个选择,可以投陈昭,也可以投青州刺史,还可以待时而动,日后等天下大乱再随机应变。
可她只有两个选择,籍籍无名在后院待一辈子,或者跟随陈昭这个反贼。
生死反倒无关紧要,能教出太史慈这样的儿子,李楼本就不是什么畏惧生死之人。
这是她此生仅有的机会。
李楼闭闭眼,紧紧握住了拳头,她的手掌上满是茧子,练习箭术时候磨出的茧子。
“楼愿跟随主公。
”
李楼听到了自己的声音。
直到送走陈昭,李楼才清醒过来,长叹一口气。
这叫什么事?她劝儿子不要跟随反贼,结果她一时冲动跟随了反贼
李楼拍拍自己通红的脸,摸到了眼角的细纹。
早上照镜梳妆时候她还在感慨一转眼孩子都及冠了,她也老了。
可现在再抚摸着细纹,李楼却想起陈昭那番话。
姜子牙跟随周文王出山的时候都七十二岁了,他的皱纹应当比自己多。
她记得自己年轻时候还有一套甲胄,出嫁的时候她当做嫁妆带过来了,倒是可以拿出来穿上。
“给子义传信,让他回来吧。
”李楼吩咐身旁老仆。
“人家陈使君没看上他。
”
回家后的太史慈:我娘呢?我娘呢?
关于太史慈的母亲
慈从辽东还,母谓慈曰:“汝与孔北海,未尝相见。
至汝行后,赡恤殷勤,过于故旧。
今为贼所围,汝宜赴之!”《三国志吴书四刘繇太史慈士燮传第四》
也就是说太史慈向孔融报恩是他的母亲让他去的,所以我认为太史慈的母亲不是什么优柔寡断,会因为“我跟随反贼会不会伤害我的儿子”的人。
如果说害怕儿子受伤,太史慈的母亲就不应该让太史慈去报恩,毕竟那时候黄巾军团团围住北海
城中人无由得出,慈自请求行。
融曰:“今贼围甚密,众人皆言不可,卿意虽壮,无乃实难乎?”慈对曰:“昔府君倾意于老母,老母感遇,遣慈赴府君之急岂府君爱顾之义,老母遣慈之意耶?须明,便带鞬摄弓上马,将两骑自随,各作一的持之,开门直出。
《三国志吴书四刘繇太史慈士燮传第四》
如果说危险,万军之中突围对她儿子更危险。
所以我认为太史慈的母亲不会考虑“我跟着反贼会不会连累儿子”这种事情,如果她害怕犹豫,就不会派儿子孤身去万军之中救孔融就像太史慈得罪人逃跑避祸的时候也没想着“我会牵连母亲所以不能得罪人”这种想法,秦汉时候的风气很豪放。
所以我觉得李楼会选择自己果决跟随陈昭,她不是优柔寡断的性格,哪怕在史书中没有她的名字,可依然能够看出她果断(比太史慈更果断)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