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许劭之评(1/3)
“这位便是许劭许子将。
”李旻笑眯眯介绍。
许劭识趣往前走一步,拱手:“汝南许子将,见过青州牧。
”
陈昭敏锐察觉到了李旻对她恭敬态度下隐含的警惕。
李旻是真汉室忠臣,几年前黄巾之乱,还组织过人手抵御黄巾。
陈昭只是瞥了一眼他就移开了视线。
往大里说,她现在也是大汉忠臣;往小里说李旻还不配被她视为敌人。
“原来是子将,我久闻子将大名,今日得见,果然是世之名士。
”陈昭面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
三人互相恭维几句,陈昭率先坐至主席,李旻、许劭二人才接着在左侧席位落座,陈昭带来的蔡琰赵云等人则在右侧席位落座。
陈昭还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士族宴会,在她的想象中,应当是如兰亭序宴会一般,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曲水流觞,结果不如她意。
这场宴会可以改一个名字,叫做“第一届奉承陈青州牧和推销自己大会”。
陈昭给蔡琰使了个眼神,蔡琰点头,坐直身体,认真评判宴会上出来表演作诗赋和高谈阔论的士子。
权力阶层的正确构成是金字塔形状,陈昭把她的想法告诉心腹大臣,在小团体中商量可行,而后将指令下发给中层官吏,再由他们组织士卒或庶民行动。
天赋异禀者才能做顶尖谋士文臣,可势力想要稳定,不能只有顶尖臣子,还需要大批的中层官吏。
这些人的才智不足以左右天下大势,当个县令县丞却已然足够了。
在士族之中招揽一批人才,还要自己再从寒门、庶民中培养一批人才,两两混合,慢慢来。
知识被门阀垄断,庶民连字都不认识,想要把他们培养到能够做官吏的程度还需要很多年,好在陈昭很年轻,她有的是时间。
这些初步通过筛选的士人想要在青州为官后续也还要考试。
今日的选才只是面试,面试之后还有笔试。
把选才之事扔给蔡琰之后,陈昭心安理得走神。
酒过三巡,李旻忽然举起酒樽:“青州牧可曾听说过子将的月旦评?”
“早有耳闻。
”陈昭含笑看向许劭,主动给这位闻名天下的名士一个面子。
“久闻子将慧眼识人,今日昭与子将在李公府上相遇,子将可否评一评昭?”
李旻请许劭来此,目的除她以外也不作第二人想,陈昭也愿意给许劭这个面子。
礼贤下士,她开口是全了许劭和李旻颜面。
她不提,李旻也要牵线搭桥。
“劭便大胆评一评青州牧。
”许劭捋着短胡,口中也十分客气,“青州牧少年俊才,天下闻名,劭点评青州牧,倒是借了州牧之名为劭扬名。
”
许劭性格刚直,偶尔还会因为评价不好听而得罪权贵。
从许劭得以安然终老、未在半途遭人杀害来看,他在品评人物时显然也懂得把握分寸,深知轻重。
就算心中评价不高,也不会给出骂语。
席间叮当作响的觥筹交错之声不知不觉间沉寂下来,众人屏息凝神,侧耳倾听。
许劭已到场多时,然而无论何人上前寒暄,皆未能从他口中得到一句评语。
他只是端坐于桌案之后,默然不语。
对他们不假辞色,青州牧来了之后就热情了。
不少人心中酸唧唧嘀咕。
陈昭坦然任由许劭打量。
她的事迹也不用告知许劭,能让天下人知道的事情天下人人皆知,那些不能让他们知道的事情许劭要是知道她毒死了灵帝,评价估计就剩下一个词。
乱臣贼子。
良久,许劭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
“置之死地而后生,乱世奇英。
”
陈昭回味了两遍,笑着对许劭举起酒樽:“昭敬子将一杯。
”
二人相视一笑,把樽中酒水一饮而尽。
众人看看陈昭,又望望许劭,心中暗自揣摩这句评语。
置之死地而后生,乱世奇英。
乱世奇英好解,乱世中的英杰。
这个年纪能当上一州之牧,用不着许劭说所有人也都知道陈昭是少年英杰。
可这句置之死地而后生何解?
宴会过半,陈昭先行告辞,她是主宾,按照礼数主宾先行告辞,其他宾客随后才能依次离开。
正堂内的宾客皆是家世显赫或声名远扬的俊才,而那些出身寻常、尚未崭露头角的士子,则被安排在侧堂或庭院中就座。
郭嘉跪坐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