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1/3)
刘备正在府内闭目养神,连日来的疲惫让他心神劳累,今日难得有了片刻的休憩。
忽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是士卒紧张的声音:“使君!敌军命人投掷了一包东西到城下!”
刘备睁开眼,眉头微皱:“何物?”
那士卒吞吞吐吐,脸色发白:“下面的人……不敢擅作主张,只能请使君亲自过目。
”
敌军把包袱扔过来的时候守城的校尉已经打开过了,可只是掀开一个布角,就骇然跌坐在地,连忙命人将包袱送过来,不敢细看。
刘备心中莫名一沉,挥了挥手:“抬进来。
”
两名士卒低着头,小心翼翼地抬着一个长条形的包袱走了进来,轻轻放在地上。
包袱裹得严实,但隐约可见里面硬物的轮廓。
刘备盯着那包袱,呼吸不自觉地急促起来,一股不祥的预感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他缓缓起身,脚步沉重地走到包袱前,手指微微颤抖,最终一把掀开了包袱。
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还有两副熟悉的染血甲胄。
这是他两个义弟的兵器甲胄啊!将军的兵器就是他们的第二条命,从不离身,如今贴身兵器却离了身。
“云长!翼德!”刘备的声音撕心裂肺,仿佛被什么东西扼住了喉咙。
忽然,他注意到蛇矛下压着一封信。
刘备几乎是扑了过去,颤抖着拆开信纸,目光急切地扫过上面的字迹。
【既然你刘玄德不愿意归降,那就只有死路一条,我先用你两员大将祭旗。
我俘虏了他们之后,他们两人可是宁死都不愿投降,说什么‘当年桃园结义,大哥对他们恩重如山,宁死不屈’这些我听着就不高兴的话。
哦对了,忘了告诉你了,他们到死都以为你会来救他们。
】
“二弟、三弟——”
刘备的视线骤然模糊,胸口如遭重锤,一股腥甜直冲喉头。
他猛地喷出一口鲜血,溅在信纸上,随即眼前一黑,重重栽倒在地。
“主公!”
府内瞬间大乱,亲卫们慌忙冲上前,扶起昏迷不醒的刘备。
他的脸色惨白如纸,嘴角仍残留着血迹,手中却仍死死攥着那封染血的信。
法正匆匆踏入府内,目光一扫便看到了摆在地上的刀矛和甲胄。
两幅甲胄上的血迹已凝成黑褐色,他心头猛地一沉,陈昭终究是动手了。
这些年折在陈昭手里的诸侯将领,哪个不是枭雄豪杰?她既能笑着与降将把酒言欢,也能转眼间将顽抗者枭首示众。
关张二人被俘多日,如今刘备拒不归降,陈昭自然不会再留无用之人。
可法正太清楚刘备与关张的情谊。
当年桃园结义,十数载同生共死,这份羁绊早刻进了骨血里。
他望向榻上面如金纸的刘备,轻轻一叹。
主公此刻怕是肝肠寸断,哪还能冷静得下来?
已经醒来的刘备仰面躺在床榻上,目光空洞地望着房梁。
帐顶的纹路在烛火下模糊不清,仿佛化作了一条蜿蜒的路,从昨日涿郡的桃园,一直延伸到今日益州的绵竹关。
他想起那年春日,桃花灼灼,他与关羽、张飞跪在香案前,誓言同生共死。
那时他们不过是乡野豪杰,关羽还是个逃犯,张飞不过是个屠户,他也只是个空有汉室宗亲名头的织席贩履之辈,三人一并发誓要匡扶汉室,立下一番功业。
这些年两位义弟随他东征西讨,从幽州到徐州,从荆州到益州。
曹操曾以高官厚禄招揽过他们,陈昭也曾许他们大好前途,可他们只是摇头,继续跟着他这个颠沛流离的大哥,从大汉的最东北,一路走到最西南。
刚到益州时,他们连这里的方言都听不懂。
三弟日日气得拍案大骂“这鸟语谁听得懂”,二弟则默默学蜀地官话。
可即便如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