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3/3)
出海去了,苦苦寻觅有金矿铁矿、土豆玉米的“仙山”。
纺织坊最好的绣娘聚集在一处,磨针穿线要为昭王赶制一件天下最华贵的冕服。
气候连年下降,陈昭格外重视御寒服饰,单单邺城就有七个纺织坊。
官府设课授技,不少曾因战乱颠沛的女子学了技艺后在纺织坊内谋生。
听闻要赶制昭王冕服,负责此事的蔡琰府邸第二日就挤满了毛遂自荐的绣娘。
七家纺织坊甚至暗中将此当成了比试技艺的机会,都认为自家工坊才是邺城最好的工坊。
于是冕服越发巧夺天工。
邺城郊外也开始修建祭坛,这就更快了,昭明军还没发家的时候就是靠四处挖渠砌墙弄粮草,直到现在大军内还有一支专门的土木营。
连日赶工,祭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日比一日完善。
一晃就到了禅位大典前夕。
本该在邺城准备登基大典的陈昭,此刻却站在广宗城外那座孤零零的小坟前。
大贤良师张角之墓。
坟茔低矮简朴,坟墓前歪斜插着一截木牌,字迹早已模糊不清。
这是张角的遗愿,太平道崇尚节俭,死后本应水葬,不置陪葬。
可当年他死于战乱,草草埋了。
陈昭想过修缮一番,可又无从下手。
最终也只是命人勤加巡逻。
这座小坟这些年也没得安稳,连位置都从城内移到了城外。
死后张角也没得安宁,皇甫嵩将这座坟扒开泄愤,又草草掩埋回去;后来陈昭入主青州,有人偷偷修缮;袁绍占据冀州时,二人交恶,坟又被人刨开;她入主冀州之后,小坟再度被草草垒好。
在乱世里,连一座小坟都安稳不了。
陈昭盘腿坐在那座低矮的坟前,托着腮,像是与人闲聊。
“便宜老师,我来看你了。
”
四周静悄悄的,只有风声。
陈昭松了口气,幸好什么声音也没有,要是坟墓里突然应一声,她绝对会跳起来撒腿就跑。
想到这里,她忍不住笑出了声。
“你这坏老头,给我留了个好烂的摊子。
”她絮絮叨叨地抱怨起来,“多亏我聪明机智,不然早被人砍了脑袋挂城门上了……”
她甚至把自己嘴角长的一颗痘也赖在“为了太平道生了急火”上。
说着说着,陈昭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
沉默片刻,她掏出水袋喝了两口,润了润干涩的嘴唇,目光落在坟头斑驳的木牌上。
“我以后不当黄巾神女了。
“陈昭忽然开口,面上带笑,“可不是我反悔了,而是我要当皇帝了。
”
她顿了顿,咧嘴露出一个嚣张的笑容。
“皇帝你知道吧?是真的能让‘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天子。
”陈昭抬手指了指天,又指了指地。
“全天下都归我管!世上再也不会有那种把黎民推出去挡刀的混账县令了,也再不会有黄巾军了。
”
“我要让天下饿不死人,彻底消灭黄巾军!”
陈昭换了个姿势盘腿,絮絮叨叨:“太平道也没了,你那套道法行不通,我把太平道换皮成了医农物化生综合科学,准备把我的新太平道传遍天下,流传百世。
你那套道法日后就没人学了。
”
陈昭笑得愈发张扬,甚至带着几分挑衅,“就是这么、欺、师、灭、祖!”
作者有话要说:
正文快完结啦……再写一两章收收尾就正文完结了。
本文主线就是平定乱世,然后阿昭登基之后肯定是要休养生息个十年八年,不可能立刻掀起对外族的战争嘛,然后该改的东西,科举、税收,也都改完啦。
不过番外肯定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