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3/3)
上过夜了,现在还没下来。
”
这说辞,和村长说得可不一致啊。
如果老人所言为真,那林教授一定是在村落里找的向导,免不了要四处询问一番,怎么可能如村长所说的一样“没有人清楚林教授的去向”?
而在这个简单的问题上撒谎,已经可以说明这里的村人有问题了……
易逢初默默记下这个疑点,转而问道:“不知道蜂蟻村这个名字的由来是什么?后一个字太生僻了,我们第一次见都读不出来。
”
似乎是见话题终于被转移走了,两个老人隐隐松了一口气,话闸再度打开,滔滔不绝地解释起来:
“据说古时候‘蟻’这个字啊,通蛾子的‘蛾’。
”
“我们这边山里常见灰白两色的飞蛾,大的蛾子能长得比手掌还大,雨天时会密密麻麻地栖息在树干上,远远望去就像是蛾子长着人脸。
”
说到这里,老人沙哑的嗓音微沉,如同沙砾在耳旁摩擦:“这可把生活在山里的先辈们吓一跳,只能把这种异象归因于神的力量……从此我们这里就世世代代信奉蛾神,把飞蛾当作神的仆役与耳目。
”
“我们村也因此得名。
”
易逢初提问道:“蛾的原字也是自古就有的,为什么不直接用这个更通俗的字呢?”
“关于这个,你们年轻人就不懂了,因为你们没有体会过对神的敬畏。
”
老人满眼感慨,易逢初眯了眯眼,觉得在她的眼中,似乎闪过一丝没来得及藏好的艳羡。
她缓慢地摇摇头:“神明的名讳,岂可随意提及?以前的人改用另一个生僻字,正是为了‘避讳’。
”
——他确实没有体会过对神的敬畏,只知道神的子嗣味道还算鲜美。
易逢初漫不经心地想着,随口问了一句:“那现在村里,还有没有蛾神的寺庙、牌位或神像?如果可以,我也想了解一下这位蛾神。
”
“去、去!”
老人闻言面色微变,脸上的皱纹如枯树皮一般,不愉地堆积在一起,冲易逢初摆摆手,没好气地嘟哝:“现在都是什么年代了?”
“我们村虽然刚刚通路,但早就有年轻人与山外来往,带回不少稀奇百怪的玩意儿,钱也有了、结实的房子也立起来了,还有一些什么‘反封建’‘扫盲’的口号……如今早就不信那些迷信的说法了。
”
见老人颇不耐烦地竖起眉毛,无意再搭理他,易逢初只好继续随便闲逛。
他敏锐地察觉到,无论他走到哪里,都有无形的视线从家家户户看似紧闭的门窗中钻出来,自以为隐蔽地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
易逢初佯装不知,表现得就像一个普通的旅行者,若无其事地四处顾视,等到脑海中的村落模型大致建成,他就回过头朝着住宿处走去。
这一路绕的有点远,易逢初回去时经过一段寂静偏僻的小路,两旁都是一望无际的幽暗树林。
忽然,易逢初隐隐听见,背后有人幽幽地叫唤起他的名字。
“易……”
易逢初还没来得及回头,就听见那呼唤声猛地变了调,尖叫无比凄厉地回荡在山间,惊起无数栖息枝头的飞鸟:
“易、易逢……呃啊啊啊啊——”
动作慢了半拍,易逢初回头望去,只见身后唯有一团焦黑的、纸屑灰烬似的东西,黑乎乎黏在地上,如同一片圆形的阴影。
【呵……】手机轻轻哼笑一声,重复一遍老人曾说过的话,【神明的名讳,岂可随意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