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科长级别也只是小虾米(1/3)
震耳欲聋的掌声和喧嚣如同潮水般退去,轧钢厂五一汇演落下帷幕。
礼堂里人头攒动,议论纷纷,气氛热烈未散,许多人还在激动地讨论着话剧里那令人解气的赖张氏结局。
苏长顺收敛起脸上看戏的玩味笑意,迅速切换成女婿兼下属的恭谨模样,陪侍在李正华夫妇和李晓梅身边。
李晓亮早被话剧的高潮兴奋得手舞足蹈,拉着姐姐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一行人随着散场的人流往外走。
他们穿过热闹的人群,没有去挤公共通道,而是走向大礼堂侧后方一条相对清净的小路。
直接通往厂办大楼后面的小食堂区。
小食堂的一个雅间里,已经有人先到了。
一位头发花白,穿着朴素洗得发白的灰色中山装的老同志,正独自坐在靠窗的椅子上,慢条斯理地喝着茶。
他眼神平静温和,透着一股阅尽千帆的淡然,正是轧钢厂的党委书记,张书记。
在厂里,人们习惯叫他老书记。
李正华一见,脸上立刻堆起热情而不显过分的笑容,快走几步迎上去:"老书记,您怎么没看压轴戏就提前走了?那话剧…反响可太热烈了,精彩得很,尤其是那个反面角色赖张氏,简直太有代表性了,深入揭批了好逸恶劳的寄生思想。
"
老书记放下茶杯,微微一笑,声音平和带着点豁达:"热闹嘛,给你们年轻人看的。
人老了,耳朵有点闹腾,就喜欢清静点。
"他目光温和地扫过李正华身后,落在了苏长顺身上,带着点恰到好处的打量和笑意,"这位…就是正华你那新姑爷,长顺同志吧?小伙子看着就很精神利落。
"
苏长顺心头微动,这位老书记的气场和预想中不太一样。
杨厂长锋芒毕露,在厂里管理生产风风火火,声名赫赫。
而眼前这位真正手握人事,思想,组织大权的党委书记,却像一汪深不见底,古井无波的幽潭。
他立刻上前半步,微微躬身,态度谦逊恭敬:"张书记好!我是苏长顺,刚进宣传科不久的新兵。
我爸总跟我提起您,说您是咱们厂的定海神针。
"
这老爷子…眼神平静得像水,但总感觉能把人从里到外看透喽,这定海神针的形容倒也没错,只不过这针是藏在棉花里的针,轻易不露锋芒!
老书记呵呵笑了两声,摆摆手:"什么定海神针,就是为革命事业再发挥几年余热罢了。
正华跟我提过你好几次了,说宣传科特招你进来,本事不小。
我也看了那些板报的宣传画,就知道赵世武没看错人,杨厂长也跟我夸你那画特别提气呢。
"
苏长顺脸上做出受宠若惊的表情:"张书记您过奖了,都是赵科长和厂领导指导得好,我就跟在后面出了点笨力气,宣传工作博大精深,还得多向您和各位领导学习。
"
说话间,小间的门再次被推开。
陆续又有几位重量级人物到来。
轧钢厂的二号人物,管生产的杨厂长,笑声洪亮地走进来,看到李正华和老书记在,立刻打招呼:"老书记,李处长,恭喜恭喜,今儿双喜临门,还有长顺同志,你那话剧,厉害,太解气了,台下工人们反响那叫一个热烈,特别是那个劳改结局,处理得干净利落,痛快!"他毫不吝啬地拍着苏长顺的肩膀,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接着进来的是工会孙主席,一个笑呵呵,看着一团和气但眼神精明的中年胖子。
厂纪委周书记,面容严肃刻板,进来后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默默找位置坐下。
苏长顺在李正华的示意下,忙着问候,引座,倒茶。
这个雅间里的分量之重,让他暗自心惊。
厂党委核心(老书记),行政首脑(杨厂长),纪检监察(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