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1/3)
之后十多天的时间里,派去各地的探马陆续回来,刘钦才慢慢弄清楚这次遭遇夏人是怎么回事。
他当初自请外出招抚流民,自然知道此行不会没有风险,却也多少抱着些有恃无恐的心思。
毕竟睢州至凤阳一带目前还都在雍国手中,他在自己的地盘活动,身边又有数千军士护卫,还能出什么乱子不成?
可他漏算了一点,那就是这时的夏人竟然到了肆无忌惮的程度,竟敢就这么大摇大摆地来到他雍国地界纵兵驰骋。
他更没想到的是,沿途城池全然不敢有所反应,竟是只能干看着,全都和当初的熊文寿一样。
他探到,这一军首领乃是狄吾,也是夏国王室,比他们的皇帝和摄政王矮一个辈分,年纪和自己差不多大。
他记得上一世狄吾该是率军直入山东了才对,不曾来过这边,因此听解定方不无担忧地说“狄吾一军不知动向,恐怕要往淮西去”时,他当时没说什么,心下却大不以为然。
没想到这次狄吾居然换了方向,看来十之八九是他引发的连锁反应。
夏人不惜冒险越过数个城池深入他雍国腹地,也非要抓到他不可,足见那日他在他们指头缝里脱身一事,当真让他们气急败坏。
刘钦这么想着,虽然知道附近夏人还在不断增多,而狄吾麾下全部兵马加起来足有两万余人,却也心情颇好,丝毫不露忧色。
熊文寿虽然先前有贻误战机之过,但守城可是老本行,把别人和夏人交战的时间都用在了经营根据地和训练士卒上面,就此时的处境而言,倒真有些歪打正着。
听说夏人调动消息的当天下午,刘钦就查看过睢州的军备和城防,见此地城高池深,各营严整,暗暗放下心来,再加上他还有一个最大的倚仗——
前些天他仅凭着分兵后仅有的一千余人,就把几好只夏人夏人骑兵耍得团团转,让他们白白劳师劳饷,到最后也没摸到他衣角一下,至今想来,仍不禁引为快事。
可他再怎么如何,也不至于认为这是自己的功劳,当日要不是陆宁远,他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拼死一战,甩脱夏人追兵,带着不知还剩下几个的残兵败将仓皇逃进睢州城,哪能有现在这般从容。
现在陆宁远也在,他几乎很难想象这座城池会守不住,想象兵败城破时是个什么光景。
况且为万全计,探到夏人有往这边集结的动向之后,他即以太子身份向附近各地守将发书让他们前来救援,料来不出半月,周围一带的援军即陆续可到,那时夏人识趣退走还好,要是胆敢不退,定要他们有来无回。
这时夏人只有前锋赶到,因着人数太少,还犹犹豫豫不敢攻城,只是在城外扎下营寨,等着后面大军开到。
战争的浓云才刚刚在天幕尽头露出一角,还没人知道以后在这座城里将是怎样一副惨烈景象。
城门还未完全关闭,允许百姓在白日进出,每日都有兵士在城门口严格盘查来往百姓的身份,防止混入夏人奸细。
城里市集每日还在开放,只是萧条了些,米价开始上涨,但寻常人也还负担得起。
城外村落许多居民还在家中观望,不曾迁进城,其中就包括刘钦带来的数千流民。
睢州城容纳不下这么多的额外人口,因此只能暂时把他们安顿在城外,准备等夏人的危机解除后再徐徐图之。
刘钦出城去看过他们一次,还曾又见到了那对一时改变了他心意的母女——这次他逗弄了一阵婴儿,还同它的寡母交谈过几句,问到了她的家乡,话赶话时还当着她和在门口、窗外伸长脖子观望的其他流民的面说出定要收复他们故土的话来。
说来奇怪,之前他看这些人没有什么感觉,甚至危急关头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