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1/3)
邓坤无疑是个莽夫,但他自认还有些头脑。
在先帝带着自家父亲等人起事造反时,四五岁的邓坤已经开始记事了,他记得父亲与先帝还是平民时的布衣模样,也亲耳听到了周围百姓对先帝一帮人的议论,最初百姓们都不看好先帝等人,觉得那就是一帮反贼,迟早会被朝廷镇压,等先帝的势力渐渐壮大,老家的百姓们全都改口拍起了先帝的马屁,称先帝造反昏君是替天行道。
巧的是,先帝起事打的幌子便是替天行道。
龙椅上坐着一位昏君,臣子百姓都可以因为替天行道去造反,成了就是新的皇帝,败了最多被人嘲笑自不量力,绝不会被人唾骂无德。
反之,如果是明君在位,或是先帝钦定的储君继位,臣民们无故造反,无论成败都要遗臭万年。
所以,造反这事得讲究师出有名,安王再是个软蛋,只要他不配合,姑父与秦梁跑去强按着他的脑袋逼他夺位,文武百官仍会唾骂姑父父子是反贼,邓家敢帮忙,便是助纣为虐。
安王会乖乖配合姑父父子的夺位大计?
就算秦梁舌头上真长出一朵花,邓坤也不信安王会有反心。
秦梁也没想把邓坤兄弟当傻子,从怀里取出一卷明黄卷轴,递给邓坤。
邓坤展开卷轴,邓泰把脑袋凑过来,然后就发现这竟然是一道先帝留下的密诏,密诏中先帝自言后悔不该立庆阳公主为皇太女,不该将秦氏江山留给张家子孙,只恨为时已晚,先帝已经被丽妃、皇太女、张肃等人毒害控制,无力改立储君,故而赐密诏于皇长女永康,命永康暗中联系朝廷忠臣,诛杀丽妃、庆阳等反贼,拥护皇长子秦弘继位。
密诏上还盖有先帝的玺印。
邓坤:“……”
邓泰:“……这是你伪造的?”
先帝对丽妃、小公主的宠爱有目共睹,别说母女俩不可能毒害先帝,就算她们真下毒了,先帝大概也舍不得杀了母女报仇。
秦梁坦然承认:“自然,若是真的,这密诏该在永康手里。
”
邓坤比弟弟更聪明些:“你的意思是收买永康,届时由永康跳出来讨伐皇上,我们再奉先帝遗诏诛杀反贼?”
秦梁:“正是。
”
造反当然要师出有名,由雍王府来起这个头,很难让文武百官信服,安王那软蛋犟种也不会乖乖配合,但由先帝的长女永康拿出遗诏就很合适了,一来先帝驾崩前永康经常进宫伴驾,确实有机会从先帝那里拿到密旨,二来永康是秦弘的亲姐姐,永康要帮秦弘夺位,秦弘不配合就是亲手将亲姐姐打为反贼,那么一边是一母同胞的亲姐,一边是同父异母的妹妹,秦弘会选谁?
只要秦弘配合了,这场夺位就成了先帝子嗣的内斗,他与父亲只是辅佐秦弘这个皇长子而已,事成后就算官民中有质疑之言,疑的也是秦弘,与雍王府无关。
造反要靠兵力,但师出有名却是最关键的,听完秦梁这番解释,邓坤终于认可了秦梁的造反大计,只剩两个问题需要秦梁解答。
“你与永康已经结盟了?”
秦梁:“这一年我们几家都在为先帝守孝,根本没有机会见面,不过这次母妃病重,永康一定会过来探望,只要她来了,我便能说服她与我们结盟。
”
新帝才刚刚十九岁,又是个女人,易地而处,如果秦梁是新帝,他一定会派人盯着手握兵权的王叔。
因此,秦梁既没有冒然联系邓家的两位表哥,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