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生死时速(2/3)
“朕……朕知道……你喜欢朕的老二,可是朕的江山,不能传给……有勇无谋的莽夫,希望……你可以明白。
”
张辅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悲痛,放声大哭起来:“陛下,臣明白!臣遵旨!臣会竭心尽力辅佐太子殿下!臣不会有非分之想!”
张辅悲怆的哭声在帐内回荡,与帐外呼啸的风声、雨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曲为这位伟大帝王奏响的挽歌。
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榆木川的天空阴云密布,狂风卷着砂砾拍打着明军的营帐。
明军中军大帐内,到处弥漫着浓重的药味与压抑的死寂。
朱棣静静地躺在龙榻之上,双目紧闭,面容安详。
叱咤风云的永乐大帝,终究还是在这片征战的土地上走完了他六十五年的传奇人生。
铜制的香炉中,袅袅青烟缓缓升起,却驱不散帐内令人窒息的沉重氛围。
“都清醒些!”杨荣的声音陡然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这位历经数朝的内阁重臣,眼眶虽红,眼神却依旧锐利如鹰。
他扫视着帐内陷入悲戚的众人,袍袖一挥,震得案上的奏章微微发颤:“当下最要紧的,是稳住军心,绝不能让圣上殡天之事泄露分毫!稍有差池,便是江山动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樊忠!”杨荣厉声唤道。
“末将在!”樊忠猛然出列,铠甲相撞发出铿锵之声。
这位由朱棣一手培养起来的年轻将领,眼神中满是坚毅与悲怆。
“即刻率领精锐锦衣卫,严守龙帐四周。
没有我的手令,任何人不得靠近半步,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也给我挡在帐外!”杨荣字字如铁,掷地有声。
“末将领命!”樊忠抱拳行礼,转身便带着一队锦衣卫如黑色的洪流般涌出帐外,迅速占据各个要害位置,刀光剑影在昏暗的天色下闪烁,气氛瞬间剑拔弩张。
“张辅!”杨荣再次开口。
“杨大人,有何吩咐?”英国公张辅上前一步,他魁梧的身躯仿佛一座铁塔,却也难掩脸上的悲痛之色。
“速去召集军中所有锡匠,一个都不能少!其他工匠也尽量带来几个,动作务必要快!”杨荣神色凝重地说道。
张辅领命欲行,却被杨荣叫住:“慢着!此事不要动用你的亲兵,让樊忠的人去办。
记住,一定要严守机密!”张辅心下一惊,立刻明白此事干系重大,颔首称是后匆匆离去。
夜幕降临,榆木川的营地笼罩在一片诡异的寂静中。
中军大帐内,十几名工匠在杨荣等人的监视下,紧张而又慌乱地制作着锡棺。
熔炉中,赤红的锡水翻滚,映照出匠人们惊恐不安的面容。
简易的锡棺终于成型,众人将朱棣的遗体妥善安放其中,整个过程仿佛一场无声却诡异的仪式。
杨荣整了整衣冠,突然对着一众匠人深深鞠了一躬,声音低沉而沙哑:“诸位,圣驾已去,此乃机密中的机密。
你们为君父尽忠,朝廷定不会亏待你们的家人,足额的抚恤银两定会按时送到。
”说罢,他铁下心来,头也不回地大步离开。
帐外,樊忠早已接到命令,手一挥,寒光闪过,十多个匠人还来不及发出一声呼喊,便倒在了血泊之中,随后被迅速就地掩埋。
泥土掩盖了一切,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只有营地中偶尔传来的更鼓声,在寂静的夜里回荡。
与此同时,另一顶帐篷内,金幼孜正伏案疾书,手中的狼毫在明黄的绢布上沙沙作响。
“大行皇帝遗诏:皇太子朱高炽深肖朕躬、宽厚仁爱,有古仁君之风……杨大人,这么写可妥当?”他抬头望向一旁正在整理印信的杨荣。
“格式无误即可,那些虚言浮词不必多写,最重要的是要清清楚楚写明传位于皇太子朱高炽。
”杨荣头也不抬,快速地将朱棣留下的各种印信分类整理,每一个动作都透着谨慎与庄重。
金幼孜点点头,手中的笔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