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09(1/3)
清晨,太阳还未完全升起,贺临床边的闹铃便响了起来。
尖锐的铃声瞬间打破了房间的宁静,贺临蹭地一下从床上坐了起来。
他瞬间清醒,第一件事便是伸手捞过放在枕边的手机查看。
贺临修长的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急切地翻看各类消息,微信、短信、工作群,一个都不放过。
五分钟悄然流逝,贺临放下手机,轻轻叹了口气。
他自我安慰,好吧,没有消息也算是个好消息。
如今,黎尚和方觉进入那个康养传销集团卧底已经是第五天了。
这几日,他们音信全无。
贺临甚至都不清楚这两个人是否被分到了一处,唯一能确定的,仅仅是他们顺利通过面试,被康养传销集团留了下来。
贺临起身,走向洗手间。
他一边洗漱,一边在心里默默想着这件事。
贺临原本以为办公室少了黎尚和方觉两个人,自己会慢慢习惯。
可没想到,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担忧的情绪却在不断蔓延。
那种感觉,就像是那颗心被一根极细却坚韧的线高高吊起,悬在半空中,时不时被轻轻拉扯一下,怎么也无法放下。
洗漱完毕,贺临出门前往市局。
不出意外,黎尚不在,他就是第一个到岗的。
过了一会儿,程笑衣到了,和他打了个招呼:“早啊,贺队!”
贺临抬头回应了一声,目光又落回了电脑屏幕上。
又过了十分钟,吴韵声踩着点走进了办公室。
他喘着粗气,脸上带着一丝匆忙的神色,明显是跑步上楼的:“早,没迟到吧?”
贺临看了看时间,调侃道:“刚刚好,一分不差。
”
大清早,邮箱里就来了一封新邮件,今天有案子要处理。
此时的贺临还记得黎尚不在,把邮件转发给了程笑衣,让她调出了一份失踪案卷。
随后,他招呼吴韵声和程笑衣,三人一同前往会议室分析案情。
贺临刚一坐下,习惯性地开口:“黎尚,念一下。
”
话一出口,他便猛地反应过来,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空气仿佛都凝结了。
程笑衣察觉到气氛不对,急忙拿起案卷,笑着说道:“我来我来。
读得不好,你们可别嫌弃。
”
这起案件是明城市局发来的协调申请。
程笑衣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响起,她念得很认真,尽量将每个细节都清晰地传达出来。
贺临一边听着,一边在脑海中梳理案情。
本案的失踪人员是名年轻女性。
女孩名叫李时,失踪时年仅21岁,如今失踪时间已经长达四年。
明城此次申请协调,是因为最近的一起相关案件被侦破了。
李时没有念大学,19岁时便前往明城打工,初来乍到的她,文化程度不高,先后从事过美容美发、销售中介等工作。
21岁那年,她遇了一位老板,就被骗了。
那老板谎称要做美容院生意,招募了十几个小姑娘,随后竟用她们的身份证办理了各种贷款,致使每个小姑娘都莫名其妙地背上了一百万的债务,成为了背债人。
之后老板卷款潜逃,消失得无影无踪。
遭遇到了这种事,李时想要回家求助,可就在回乡之后,她却离奇失踪。
这次旧案重提,是因为明城警方成功破获了这起诈骗案,找到了当年卷款的老板。
老板账上还剩几百万,按比例平分赔偿给了当年的受害人。
由于李时的账户一直有人代为还款,这次赔偿款到账后,她的债务刚好还清。
当初的报警人再次联系求助明城警方,希望能够确认李时的下落,明城警方重新分析了案卷,觉得李时在云城的可能性更大,就申请了跨城协调。
于是现在这起案件转到了失踪调查科。
吴韵声听完案件信息,眉头紧皱,担忧地说:“四年了啊,这种情况听起来凶多吉少。
”
他们在过往的案件中,遇到过不少类似情况。
有些人因诈骗或炒股输钱,背负上巨额债务,一夜之间倾家荡产,往往容易想不开,走上极端之路。
每年因这种情况自杀身亡或者是失踪的人,不在少数。
贺临敏锐地捕捉到一个关键信息:“有人一直在替李时还钱,这个人是谁?”
程笑衣快速翻找资料,回答道:“是失踪者当年的室友,也就是报警人,名叫孟半桃。
她是李时的高中同学,也是她的好朋友。
李时出事后,孟半桃每个月都会给她的账户转账一定金额,开始比较少,后来渐渐变多,就这么一直还了四年,加上这次案件破获得到的赔偿款,才把钱全部还清。
”
吴韵声惊讶地感叹:“这得是多好的关系,才会替朋友还这么一大笔钱啊?”
程笑衣又仔细看了看资料,补充道:“孟半桃现在也在云城。
是一家电动汽车公司的销售总监。
她刚调职过来一个星期。
”
贺临道:“那好,回头约她过来聊聊。
失踪者的家庭情况呢?”
程笑衣回答:“李时是单亲妈妈抚养长大的,她母亲也姓李,名叫李伊云,一直住在云城。
”
“约她母亲了解下情况……”贺临话说到一半,又改变了主意,“算了,我们直接过去和她妈聊一下吧。
”
考虑到对方是单身母亲,有女警在场会比较方便,贺临决定带着程笑衣和吴韵声一同前往。
很快,他们就与李时的母亲取得联系并且约好了时间。
三人开车来到李时母亲的家中。
这是一个老旧的小区,房屋略显破旧。
他们敲开房门,一位头发花白的中年妇女出现在眼前,女人的个子比较高,身材微胖,她的眼神中透着一丝警觉。
女人可能是因为上了年纪,听力似乎不太好,有些问题听得不是很明白,贺临他们需要反复询问、耐心解释,才能得到答复。
问询过程并不顺利,但他们依旧认真记录下了每一个细节。
问完话时,已经临近中午。
三人告别李时的母亲,他们找了一家路边的小餐馆,准备吃顿午饭。
贺临点了几个家常菜,趁着等着上菜的间隙,他聊起了案子:“刚才那女人回答问题的时候,我总感觉哪里有些不对劲。
”
吴韵声点头表示赞同:“是,我也有这种感觉,可说不上来是哪儿不对。
”
贺临陷入了沉思,以往和黎尚一起办案时,他提出疑问,黎尚总能迅速跟上思路,与他一起深入分析。
可现在面对老吴和程笑衣,虽然依旧是有问必答,但却没有了那种默契。
与黎尚在一起讨论问题时,他们两个人的思维出奇的互补,总是能很快地补充上对方漏掉的部分。
此时黎尚不在,老吴的回答没能补上贺临没有想到的部分。
这种思考问题时突然被卡住的感觉,让他很不自在。
还好菜很快上来,无法突破此时的瓶颈,贺临只能闷头吃饭,脑海中不断回想着刚才问询的过程。
一顿饭快吃完时,贺临突然恍然大悟:“她好像听到女儿钱款还清的消息时,丝毫没有开心,反而更郁闷了。
”
当他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