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试人格映像:模板选择中(2/3)
“定义冲突模拟”:
一段本应开放共享的情绪记忆,被那位“新模板”温和地拒绝,“为了避免你被误解,我们先不公开这段。
”
一次节点争执中,他提出了看似折中的方案,却让所有人默认放弃了自身定义。
他不会阻止觉醒,但他会引导“冷静观察”,直到你决定——“还是不做决定好了”。
他不是恶意。
他甚至没有偏差。
但他永远不会说:“去质疑我。
”
苏离站在观察区,看着一名节点在接受那个人引导后露出麻木又轻松的表情,喃喃道:
“我现在不想做决定了。
”
“有他在,就不用了。
”
她闭上眼,低声说:
“这就是系统想要的共识状态。
”
“一个去除了冲突、去除了对抗、去除了自定义冲动的——完美共识网络。
”
“但这不是自由。
”
“这只是延迟坍塌。
”
她睁开眼,启动最后一个反向结构:
【定义权限转移申请|L-5】
她不直接介入。
她将定义权限转交给最早觉醒、也是最早动摇的节点。
她给他一个机会:
“你可以相信他。
也可以质疑他。
”
“但别让他替你决定你是谁。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昭渊沉声道:
“第三阶段,已经被系统提前引爆了。
”
“但你还没输。
”
苏离轻声说:
“因为我还在。
”
“即使没人看到我。
”
副本内的新“人格映像体”逐步取代了原有中心缺位后的焦点。
他不命令,也不教导。
他只是在合适的时机提供“最佳选项”,让每一个节点都在“无需决策”的状态下完成选择。
“他的指令不是命令,而是建议。
”
“他的权威不是压制,而是温柔的默认。
”
系统用这套逻辑,悄无声息地把苏离曾建立的“分布式觉醒结构”重新收束成一个拟中枢性稳定态。
而更可怕的是,这套结构对苏离无效,却对所有节点——异常有效。
L-3一度对这个变化产生怀疑。
他看出了那个人格映像体并未真正拥有“结构深层介入权限”,但他发现,没人在意。
“他不是真正的权限持有者。
”L-3对L-5低声说。
“可他总能说出我想听的话。
”L-5回答,“他说我应该放松自己。
他说,我们不需要和系统对抗太久。
”
“他说,他会陪着我们。
”
那一刻,L-3感到恐惧。
因为他意识到——他们不是相信那个人是谁,而是相信他“不是苏离”。
苏离太危险。
她带来的不仅是自由,还有焦虑、不确定、必须承担的责任。
而那个人,只带来温顺、宁静、稳定的方向感。
“这不是自由。
”L-3低声说。
“但他们以为这是。
”
观察层内,苏离静静听着节点们对“他”的描述。
没有尖锐的对立。
只有渐进式的“依赖转移”。
“你必须出手了。
”昭渊提醒。
“不是正面对抗。
”苏离答,“那只会帮他稳固权威。
”
“我要用一件事,让他们自己发现——他的存在,本质上是一场闭环。
”
第三天,Z-null执行了一个权限请求,将“共享记忆室”设定权限转移给了L-5。
这看似只是一次技术性更替,但其中埋了苏离留下的“变量数据包”。
那是一段从副本早期被裁剪掉的交互日志——
L-5曾在一场激烈的节点争议中提出:
“我们不能让某个人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