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换一个对手(1/3)
“这李锐、冯石、陆光达三人联合发来的这份报告来的好!来的及时!”中央的某间办公室内,毛主席放下手中的报告后高兴的拍了拍桌子,并且招来了警卫员,让他将这份报告送给周总理看。
过了二十分钟,周总理拿着报告走进了毛主席的办公室。
“怎么样,周总理。
你觉得这份报告说的怎么样。
”面对毛主席的提问,周总理肯定道:“来的很好,很及时。
如今我们党不过是刚刚解放中国的部分领土,还有新疆问题还有西藏问题,还有南边的老蒋我们都还没有解决。
”
“但是我们党内已经有人开始有人摆起了老爷架子了。
土地改革虽然说让我们团结了农民,但也让城市内一些小有资产的市民心中慌慌,害怕自己也被打倒。
”
毛主席点燃一根香烟抽了起来:“是啊,基层工作不好做。
还记得我们在中央苏区的经济问题吗?”
说道中央苏区的经济问题,周总理罕见的有一瞬间的局促,但是下一秒又放开释然了。
他说道:“记得,王明一派搞左倾冒险主义。
打土豪分田地被他们搞成了不分好坏全都打倒。
没有劣迹的士绅也一并抄家。
”
“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
最后还要搞什么往上查三代,祖上有富农和地主都要被打倒。
”
“他那是瞎搞!”毛主席听到这里忍不住冷哼一声,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了。
但是他对于这件事还是耿耿于怀。
因为中华苏维埃国是他一手创立的,最早他和老总在井冈山开辟第一根据地,当时建设根据地时还没有经验。
两人完全按照苏联的经验导致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导致井冈山根据地因为经济枯竭而被迫转移。
在转移的过程中,发生了著名的“二月来信”和“九月来信”事件。
同时也有著名的“古田会议”。
在这期间毛主席深刻反思了井冈山的失败,并且归纳总结了经验。
他最后得出结论,不能按照苏联模式生搬硬套的把他们的东西原封不动的带到中国。
中国有自己的特殊性和自己的文化属性,强行生搬硬套只会水土不服。
所以在建立第二根据地的时候毛主席归纳总结了许多经验与方法。
第一就是除非罪大恶极必须坐牢或枪毙的地主外,普通地主也要分田。
他们也有种田养活自己的权力。
第二,在乡间没有做过恶的地主只分田不抄家。
第三,不取消乡土的大家族管理制度。
只派红军监督,让家长管理制度得到监控。
第四,鼓励商业流通,全面盘活红区经济。
对小商小贩进行少收税或不收税政策。
一年营业额在一百大洋以下的商贩不收税。
一年营收一百大洋到两百大洋之间的只收取百分之三的商业税。
二百大洋到四百大洋之间的收取百分之四的商业税。
只对奢侈品如猪肉、丝绸、洋货之类的商户收取百分之十七的商业税。
第五,对于分了田的农户,所有田亩都归个人所有。
可以自由买卖租售。
并且雇佣当地农户为分了田的红军战士进行耕种。
第六,抽肥补瘦。
因为各家分田的情况不一样,根据田亩的质量和粮食的产量,每年上缴的公粮也不一样。
靠河边的水浇地多交一点,靠山脚的山地田就少交一点。
谁说毛主席不懂经济?
其实他比这时候中国绝大多数的经济学家更懂中国的乡土经济。
在他的治理下,苏区的经济一日好过一日。
苏区甚至自己开始印刷自己的钞票,而且票值与信誉度比国府的法币还要高。
因为边区票的锚定物是农村出产的粮食。
而这是那个时期的硬通货,谁都离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