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1/3)
在听到问话时,陈今昭脑中突然闪过个念头,这个机会她得抓住。
近来面前这位的所行所事,着实令她心生危机之感,此番正可借此为自身添几分筹码,好教对方不轻易动她。
好歹,在这位的……龙阳之癖再犯时,就算看在自己得用的份上,别再轻易的将主意打向她。
所以往日低调行事的策略要改变,因为若再默默无闻下去,她怕不久的来日,自己真的会出事。
心念电转下,她不由暗下了决心,决定就此博一下。
“回殿下,微臣愿请调往工部效力。
”
姬寅礼没有料到得到的是她这般的回复,喝茶的动作都稍微一顿。
他认真的将人打量一番,重复问了遍,“你确认是工部,没说错?”
“微臣确是想调往工部,欲往工部的屯田清吏司任职。
”
茶碗底座落上了石桌,发出稍重的声响。
姬寅礼望向她,语气里罕见的带了情绪,“屯田清吏司主管官田、屯田事务,还涉及屯田农具的调配,差事苦又累,又难出绩效。
且还是工部的下属衙门,吾都怕你在那待个三年五载都难升迁,再或是十年八载没个起色,指不定此生就耗死在那。
堂堂翰林院清贵衙门你不待,其他炙手可热的实权衙门你不去,你却告诉孤,你欲自请下放去做那费力难见功绩的苦差?这是你对自己的前程规划?”
“殿下息怒,请容微臣解释。
”
陈今昭心中一紧,不明白对方为何有发作之意。
在他无声的沉眸凝视下,她到底迅速斟酌了一番语句,尽量详尽解释道,“殿下容禀,其实比之在翰林院与文墨为伍,微臣更擅于督造实务。
欲往屯田清吏司,是微臣深思熟虑的结果,因为微臣想在改良农用器具上做出功绩。
”
“殿下也知,仓廪充实,社稷根基方能稳固,若能改良农用器具,使得田亩所出有所倍增,则于庙堂民生皆大有裨益。
器利则事善,仓廪实而知礼节,国用丰饶,则四海升平。
所以微臣一直认为,农具之改良,是上安社稷下安黎庶之良策,若能于此有所建树,那微臣也不枉读了这么多年圣贤书,不枉为官一场,受朝廷受殿下如斯重用了。
”
姬寅礼握着壶柄重新倒了碗热茶,面目神情模糊在氤氲的热气中,“那你如何肯定,你去了就一定能做出功绩来?”
此话倒不似先前的出口责备,陈今昭闻此不由暗呼口气,既肯继续听她说便好。
接下来要出口的话,她再次于脑中仔细斟酌了番,力求能一举打动他。
其实她真不是妄言大话,相比她那有限的文采,她更擅于巧思造物。
尤其在前世记忆刚苏醒的那几年,她更是满腔壮志,想以此做出番成绩来。
只是在遭受当地豪强的威逼利诱、围追堵截、甚至差点被坑杀之后,她才终于明白过来,在这个没人权的朝代,普通百姓要想出人头地,难如登天。
寒门子弟唯一能博的,就只有考取功名这一条路。
那之后她便收了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沉淀下来,全副心神都放在了功课上。
后来阴差阳错下被点为探花,她在意外之余,也曾起过念想,欲调往工部为官。
只是一甲入翰林是惯例,且三杰已是一体,她想想也知平帝必不会允准,所以这念想也就此不了了之。
收了思绪,陈今昭整理了下思路,就条理清晰道,“我听闻殿下在西北大行屯田制,用于保障军粮的供应,那且容臣放肆先以此为例。
西北土地多贫瘠,常年又易受霜冻、沙尘影响,若要提高产量,那少不得要依赖高效的农用器具。
而关于此,臣这有些初步的想法,譬如可造铁搭……”
姬寅礼停了吃茶的动作,就这般凝眸看着她,先前那些情绪就这般散了。
听着对方逐步深入的剖析西北的天地、气候情况,听其提到对应的田间用具的改良建议,他也不知不觉听得入神,神色也越发和缓柔软。
他竟不知,对于西北诸事她亦如此了然。
其实这些年在西北,他跟公孙桓为保障军粮的供给,没少去屯田处巡查,所以对于农事他并非一无所知。
正因如此,他方听得出来,她所言并非是泛泛之谈,哗众取宠,而是真的言之有物,有所钻研心得,有一定可行性。
或许是说到自己所擅长之事,她眼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