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3/3)
一辈子不会让人发现呢?
可老天爷到底没听见她的祷告。
她的眼泪当即流了下来,瘦弱的身体都在抖。
“表兄我……”
“稳住,先别怕,那人暂没动你的意思。
”
陈今昭疲惫的扶住桌面,手指揉揉太阳穴,“幺娘,你千万记着我的话,无论谁问,哪怕来日上了高堂,你也需咬死,没做过。
回头再与我细说下那件事,看看还有何可周全之处。
“好……”幺娘颤巍巍的看她,“表兄,会不会连累到你?”
“不会的,放心便是,现在主要是注意你的安危。
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日,你莫要出门,更不能去买药、甚至煮药都不成,明白吗?”
“我知了……表兄我、我不是有意的,是他……”
“不必多说,我明白的。
”
翌日清早,昭明殿太医往来匆匆,宫人行走寂静无声,殿内一片肃穆。
公孙桓急三火四的从殿外奔来,进来见到刘顺,一把抓着就连声急问,“殿下怎么了,如何病了?严重不严重?太医怎么说?要如何用药如何治!”
面对公孙桓凌厉萧森的盯视,刘顺不自觉缩了下肩,压低声回道,“殿下清早起来就失了声,太医说殿下这是,旧疾复发了……太医道是无大碍,只是接下来几日得静养着。
”
闻此,公孙桓方如释重负,只是眉依旧狠拧着。
“谁惹殿下生了大怒?”
殿下自被敌军砍伤颈项,伤了声带后,就开始修身养性,显少动怒了。
上回动了大怒还是数年前,遭人背刺致使粮草差点被劫时,加之其左膀右臂江城亦殁于那一役中,殿下怒后旧疾复发,整整失声了半月有余。
可如今几乎大局已定,还能有何事能惹殿下大动肝火?
淮南湘王的异动?世家的不安分?宫中的暗潮汹涌?新帝的事?总不能是因朝臣的办事不力罢?
想起昨日被腰斩的几个京官,他摇头,觉得科举舞弊虽是大案,但依殿下的脾性,倒也不至于因此而上了火气。
左思右想,没个头绪,遂又将询问的视线投向刘顺。
“昨个殿下最后召见的人是谁?”
若不是此刻公孙桓正紧盯着他,刘顺都要倒抽口气了。
这位公孙先生,当真敏锐如斯!
“殿下从西市归来后就一直在殿里批折子……”刘顺做思索状的说,忽然想起什么,忙又道,“晚些时,殿下想起宣治殿里休养的陈大人,就让人将他请来问话两句。
之后,就挥手让人退下了。
”
公孙桓琢磨了会,没觉得此间有何问题,正还要再问,就见一内监匆匆跑来,告诉说,殿下请他入内叙话。
他刚急步进了内寝,抬眼就瞧见寝榻上他那主子正朝榻外半倾了身,提笔在架起的纸板上挥笔写着什么。
但见对方披着件薄毯,散着发,眼底带些青黑,嘴唇略带苍白,有些病容的模样,心下不由担忧。
“殿下,您身子如何?可有好些?如何就突然病了,何事值当您大动肝火啊!”
姬寅礼搁下笔,摆摆手示意无碍,指骨点了下纸板,示意他过来看。
纸上,'养心殿'三字,铁画银钩,力透纸背。
公孙桓点头,回道:“圣上病入膏肓,就在这两三日了。
”
确切的是,毒入肺腑,神仙难救。
姬寅礼斜倚榻上,微阖眸屈指轻叩着榻沿。
半会,他凤眸微睁,探身拿过御笔,闷咳两声,再次在纸板上划下墨痕。
磨好刀。
饱蘸浓墨的笔尖落下三字,一笔一划,仿佛划人喉管的利刃。
末了,笔锋稍顿,重重落了最后一字﹣﹣杀。
三日后陈今昭去上朝时,方知摄政王千岁病了。
“病、病了?”
“是病了,这三日的早朝,都是公孙先生主持的。
”
陈今昭一听,心里咯噔了下,三日?
这般巧,难道是被她……
不会、不会的!她忙摒弃这个可怕又可笑的揣,觉得对方应是殿内冰鉴放多了,着了凉罢。
就在文武群臣进了宣治殿,正在静候公孙桓代摄政王主持朝议时,突然自殿外传来了丧钟沉闷的响声——
足足八十一下,帝王驾崩!
宣治殿内短暂的沉寂后,一片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