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2/3)
即是庆幸,“幸好没事,快进来歇歇。
”
张海牛垂头耷脑,“是我一直在家喊早早过来。
”
进城时看到了灾民模样,张海牛有些吓到,好像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了。
张怀此时没说儿子,反倒说:“跟你有什么关系,这老天爷要下雪,谁也拦不住,成了你做叔叔的,别叫四哥儿担心你了,都去玩吧。
”
张海牛一看,四哥儿眼巴巴担心看他呢,顿时心里软乎乎,也不内疚自责了,他本来伸手要摸摸四哥儿脸蛋,但想起来他的手好冷,愣半路拐弯将手揣进怀里暖热了,才去摸四哥儿。
四哥儿扬着小脸蛋跟叔叔笑。
“四哥儿真好。
”
“叔叔好。
”
俩小孩就去玩了。
大人们在堂屋说话。
汤显灵说:“我和我娘铁牛商量过了,灾民的事,我们小家庭力气小但也想出出力,去年赚的拿出来一半,到时候买些驱寒的生姜,蒸点粗面面头,每日过去送一些,虽说杯水车薪,但心意到了……”
大姐夫在的时候汤显灵没说,前脚大姐夫和儿子一走,汤显灵就念叨这事,他一说,铁牛和娘都响应说好,尤其是娘。
可能火锅底料赚的钱赚的太多太多了,大家都有些‘不好意思’——像是奸商一般。
没办法,汤显灵和他娘骨子里其实还是有点‘老实头’本性。
铁牛说这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还说显灵和娘是真正的宽厚。
“好,那我也拿——”张怀脑子一热也要拿钱。
汤显灵看张叔,“叔,你先别上头,你的钱也是我阿叔的钱,夫夫得商量。
”
王素素笑了下,张怀:……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幸好你喊住了我,我家确实不富裕,这般吧,要是去外头救济灾民,我和铁牛一道去。
”张怀脑子冷静了下说。
年还没过完,城里百姓喜气没多少了,还有点人心惶惶——城外灾民越来越多,看着就可怜,城里一些大户人家都自发的救灾,城门外设粥点,发些御寒衣物之类的。
在众多施救点中,铁牛张怀几行人也不是很显眼。
不过有一日,灾民饿狠了,出现了抢夺闹事后,门口的施救点少了一些,第二日时,城门口就有了官方管理维护。
奉元城黎大人为官很不错,让师爷去登记谁家谁家救灾,划拉了一片区域,好统一管理,派了兵把守,尽可能的保护一下维持秩序。
汤家做赈灾,主要是窝头和姜汤,这俩算是最便宜——能御寒果腹,像是棉被这些,花销重,物资紧缺,他们一时半会买不到手,汤显灵就说,他们小个体户,就做到这两点就好了。
有了官方护着,小咪佟嫂阿良几人都知道汤老板做赈灾事情,不要钱自发的往救灾点去——
田厨子后来带着徒弟也过去了。
“小猫我不让他去,这个倔种非得跟着,外头乱烘烘的,他个头小,谁把他当灾民提溜走了都不知道,放你家帮忙照看些。
”田厨子口中骂徒弟,其实很爱护的。
汤显灵点头,“我家都成孩子窝了,一个放也是放,成啊。
”
反正张海牛在他家带孩子。
卢三娘也想去,被家里拘着不许,汤显灵也劝,“虽说外头有兵把守盯着,但你小姑娘家家的,别去了,万一出什么事多危险,想要做善事帮人,也要先顾全自己之下在做。
”
“那我来老板这儿蒸馒头,我会蒸馒头。
”卢三娘说。
汤显灵:“成啊。
”
这个可以。
家里院子,汤显灵、崔大宝、豆子、汤珍、王素素、卢三娘揉面、煮姜汤,蒸窝头,力气大的男人则是推车、赶骡车往外运送救灾,大家分工合作。
汤家院子过年烟囱没停歇,天天冒烟,但没什么‘霸道馋人’香气,有的就是粗粮面的味道,坊里邻里还好奇,一问才知道,汤老板这是做窝头往外运救灾呢。
原先对汤家挣钱挣得多眼红的邻里,这会听见了,不由感叹一句:汤老板……人还挺好的。
“我看他家送了好几日了。
”
“不知道得花多少钱,虽说是粗面杂粮窝头,可这一车车往外运没停歇的,还有炭火也费钱,这些天下来,得不少钱了吧。
”
“他家一个饭馆,这般烧钱,唉,外头的大酒楼也没见这么干。
”
“你是没瞅见,外头灾民真的可怜,都是娘生爹养的,那些孩子瘦的皮包骨吊着一口气……”
“汤家真的不错,他家挣钱我以后不眼红了。
”
“可不是嘛,去年辛辛苦苦赚的钱,搭了不少进去。
”
有人心想:这跟把钱打水漂有啥区别?那些灾民和汤家也没瓜葛,做什么善事啊,生死有命,老天爷叫人死,还能咋?
有人觉得汤家好,有人也觉得汤家打肿脸充胖子白花钱糊涂了,汤显灵对外头坊里看法不在意,反正他花了钱做了事,每日都睡得好,心里也踏实安慰了。
……
顾府。
顾三郎今年没回来,他在外任职,不是年年都要回祖宅的。
不过汤家年前会送年礼——年年都送,顾三郎之前跟家里人提过一嘴,外加汤家馆子送的年礼不贵重却好吃,也算是送到了顾家人心上。
若是金钱华贵物,顾家不爱不屑收,但小小吃食还真是可以。
今年肃北雪灾,波及到了奉元城,元宵节那日,本来顾家和黎家走动会聚在一起吃吃饭,今年也是,前头有官身的爷们忙的不着家,女眷亲属还能聚一聚。
宴席上,女眷们自然而然说起灾民,有担忧前头相公身体的,也有心慈可怜灾民的,说各府都往外赈灾捐了些银钱。
“……六郎说了,等开春了就好,灾民都安顿的七七八八,城中有人先带头做赈灾,后头人都多了。
”黎大人母亲说道。
黎大人家中行六。
顾家老太太念了句‘阿弥陀佛老天有眼’。
“对了,我记得你家三郎之前结识了一家小饭馆,还送了些点心过来,我吃着可口,他家真真不错,六郎说第一批救灾中,就有他家。
”
顾家老太太对汤五哥有印象,印象还很足,此时一听,笑了起来说:“三郎吃过饭回来夸过,我也听府里人说汤五哥打负心汉的戏折子,这个小夫郎骨子里烈,心肠是好的。
”
“对。
”黎家老太太也感慨:“我倒是想见见人,先前的时候,那戏折子闹得沸沸扬扬,我听六郎断官司还问过六郎,真是好奇。
”
“请人进府就不用了。
”顾老太太摇头,“咱们好奇,让人家进来,到时候巴巴侍奉捧着咱们,倒是不美。
”
黎老太太颔首确实是,像是看低了人。
“不如年后要是上香,请人一道去。
”
“也不好,他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