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游光(1/3)
“游光?”乔如意抓住重点。
话音落,她手腕上的升卿就开始徐徐缠绕游动,乍一看就像是玉镯在自己转动似的。
她低头看了一眼升卿,多少感到奇怪。
在来瓜县之前升卿其实很少动,只有在她极其危险时它才会挺身而出。
正是因为它并不是随随便便地动,不少人都没太注意到它,顶多以为它就是个镯子。
到了瓜县,升卿就变得活跃,但大多数是对黑沙的反应很大,显然它认为黑沙危险。
可此时此刻升卿动了,在听到“游光”这两个字之后。
周别和陶姜都不知道游光是什么,鱼人有好不容易平复的心情,在听到这俩字后又变得起伏不定,“啥东西?不会真是鬼吧?”
“据魏晋时期的记载,游光为鬼,只要有游光出现的地方就会死人,死相会十分离奇。
”乔如意说。
鱼人有瞪大双眼。
“你说的游光是它吗?”乔如意问行临。
行临没料到她会对游光有了解,眸里有欣赏之色。
他说,“是。
”
乔如意虽知道游光,但也是从志怪小说中获知的,左右不过传说,问出这话也不是百分百相信。
可行临的这个“是”字,着实颠覆了乔如意的认知。
“游光就是黑沙里的怪物?我以为它只是传说。
”她不可置信地又问一句。
行临点头,缓缓道来,“很多传说都不是空穴来风。
那东西藏身于沙中,能化人形,甚至模仿人说话,力量十分强大,害人于无形,似鬼魅蛊惑世人。
因为游走不定,像光般无法捕捉,就被古人叫做游光。
但同时游光又很强大,其他的恶鬼不敢靠近,所以在古代荆楚一带,民众就用艾草扎成人形挂门上,避开邪气,在手上系五彩线,避免感染疾病,再念上‘游光厉气’,恶鬼就不敢近身了。
”
周别愕然,“这不是端午节的习俗吗?挂艾草、扫门厅、系五彩线,原来都是跟游光有关?”他问完又补上句,“也就是说,古时候的百姓就在防止黑沙暴?”
行临摇头,“古时候的百姓只知道游光,却不清楚游光是依托黑沙暴而生。
久而久之,游光成了传说被流传下来,罪魁祸首的黑沙暴却无人知晓,只当它是普通的黑风暴。
”
乔如意明白了,这不就是典型的买椟还珠的例子吗。
“所以,黑沙暴的确存在已久了?”
乔如意来西北之前查过地方志,黑沙暴在瓜县成立之初就发生过,只不过后来没那么频繁,久而久之就成了瓜县的茶余饭后,直到一年前黑沙暴再次席卷瓜县,传说就成了现实。
可乔如意绝对相信,黑沙暴早在古代就存在,它来源于那个丝绸之路上重要驿站、曾繁盛一时的古阳城。
而就在那个古阳城里,九时墟也早就存在,否则怎么会被唐朝瓜郡都督描绘入画?
行临这次并没有顾左右而言他,直接回答了乔如意的问题,“是,元鼎六年,古阳城被设立为重要关隘,后五年,黑沙暴现世,百姓称黑沙暴里的东西为游光。
不过中间也经过漫长的沉寂期,朝代更迭,到了贞观十四年,突厥被铲除,丝绸之路畅通无阻的同时,黑沙暴肆虐的频率达到了顶点,游光害人成了文人墨客们笔下的角色,随着志怪小说被传成了家喻户晓,这也是后来游光也成为了传说的原因。
”
沈确在行临的讲述过程中始终没出声,就低垂着脸,看着炉火似发呆。
可仔细去看,他黯淡的眸光里有隐隐的光亮,像是被炉火映亮,可又像是在细细思量。
周别、陶姜和鱼人有闻言则后大吃一惊,反应不小。
行临说的都是年号,提到贞观,没人不知道是唐朝时期,但……
“元鼎六年是……”
“前111年。
”行临随口说了一个年份。
周别、陶姜和鱼人有面面相觑:大哥,能说人话吗……
陶姜低头扒拉手指头,下一秒乔如意拉下她的手,“是汉武帝时期。
”
“你算挺快啊。
”陶姜惊讶。
“我无聊的时候看了古阳城的历史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