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韩非入秦,荀门团建(2/3)
一篇我听听。
”文吏认真回复。
这态度属实严谨,韩非都顿住了,想搞清楚会怎么发展。
那人真背了一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2]
文吏专心听完,环顾四周:“你们觉得他背得对吗?”
众人哄笑:“原来你听不出来啊。
”
“我又不是研究老子的,我咋能听出来嘛。
”文吏挠挠头。
秦国本身也有学室,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培养选拔出来的都是识文断字,了解律法的文吏,对律法文书之外的东西,他们就不太擅长了。
“错……错了……”韩非结结巴巴。
他声音不大,好在衣冠齐整,文质彬彬,便吸引了文吏的注意,听到了他说话。
“你说他错了?”文吏不确定地问。
“错了……一个字。
”韩非补充完毕。
“哪个字?”那背书的人摸摸胡子,笑眯眯地凑过来。
“万物负阴而……抱阳,你背成了……负阴而……而怀阳……”[3]好好一个句子,被韩非断得七零八落,听得人都快喘不上气了,恨不得替他说话。
他一句话的功夫,换了巧言善辩的人大概能说上七八句。
“不错不错,你说的对,我是背错了一个字。
”那人倒是好脾气,立刻就承认了,还好奇地问,“那我还能去太学不?”
“这个我们说了不算,太学那边自有核试。
”文吏和同伴商量了一下,给了那人一个木牌。
韩非下意识多看了一眼,那人就举起来分享:“这上面也没啥,就是写了太学在哪儿,什么时辰可以过去,要准备什么东西……你去不去?”
韩非颇为心动,但还是摇了摇头:“我……我有……要事……”
“那太可惜了,你这么有学识,说不定还能去当老师呢。
”
“秦国……不是以……以法为……”
韩非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
“这个太学和一般的学室有什么不同呢?《道德经》可是道家的,难不成道家都可以去了?那儒家墨家呢?”
最喜欢抱团取暖的儒家学子马上跳了出来。
“这个嘛,你们去了就知道了。
”文吏瞅着他们,“你们要背啥?”
“我们背了,你也听不出对不对吧?”
“我听不出,自然有人听得出。
”文吏巧妙道,“这里这么多贤才,还能听不出你的谬误?”
韩非本来准备走了,一听这话,硬生生多留了一刻,挨个挨个听那几个儒家弟子摇头晃脑背书,错一个指出来一个,一个字都不放过。
他说话再慢,再结巴,也准确得像一把利刃,不多时就给了众人不小的压力,一边背诵经典,一边还要偷偷瞄他。
“你……你少了一句话。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如此名篇,竟……竟背成这样!有……有愧夫子教诲!”[3]
韩非大失所望地看着某儒家弟子,虽吞吞吐吐,但实在严厉,那弟子面红耳赤,木牌也不要了,灰溜溜地跑了。
“哎呀,儒家弟子虽多,却玉石混淆,像这种混子,也能打着儒家名号,自以为有几两墨水了,其实一肚子猪草。
”道者看热闹看得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