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1/3)
这个想法虽然过于刁钻,但并非无迹可寻。
李世民的社交圈虽然广,但同龄的女子少得可怜,并没有多少思考的空间。
巴清的年纪比嬴政都大,把她纳入考虑范围,感觉对她和扶苏都不太礼貌。
除此之外,大概也就是李斯他们那些熟人的女儿,他见过两个,没什么印象。
之所以会突然想到吕雉,有两个普通又切于实际的理由:一:刘邦还没有和吕雉成亲;二:吕雉和扶苏一样大。
他犹豫不决的表情,落在嬴政眼里,就是有想法的意思了。
“你有人选?”
“我得想想。
”
“这有什么可想?”嬴政奇道,“既有人选,把人叫进宫来,与扶苏见见,看看合不合适,不就行了?”
虽然有点简单粗暴,但以嬴政的身份来说,除了太子妃是需要精挑细选,并且长年累月地观察,婚礼也需要他关切进度和亲自主持,其他的孩子们,自然优先考虑合不合适。
家世、年纪、相貌、人品……如果都挺合适,那就差不多可以定了。
李世民拿不定主意:“阿父容我想想。
”
“也可问问太子妃。
”
“自然是要问她的。
”
现成的无忧在那里,哪有不问的道理?
他刚回立极殿,就被无忧招手唤过去:“你看这四股线,哪一股更贴近这块布?”
“啊?”李世民一阵茫然,定睛看去。
她手上捋着四股颜色很接近的丝线,都是黄棕色系,放在同色的纹绫上,一打眼看过去,没什么分别。
“你在问我?”
“你的眼力很好呀,百步穿杨呢。
”
“其实我觉得都一样……”
“帮我选一个嘛。
”
“那还是最上面那股吧,放在纱上隐没了。
”
“这是绫,不是纱。
”她便留下了他选的那股丝线,在有光和无光处都对比了一下,赞道,“确实是最接近的,你的眼光果然很好。
”
“你是在夸你自己吗?”他笑着坐下来。
她放下手里的东西,抬眼而问:“你有事要同我商量?”
“你怎么知道?”
“桌上的果子你看都没看一眼。
”
“兴许我不饿。
”
“那没有了?”她故意道。
“那还是有的。
”李世民诚实道,“扶苏的婚事,你有什么想法吗?”
“这该去问阿母吧。
”无忧没有第一时间回答。
“适龄的女子,你认识的更多。
说说看。
”
无忧也开始犹豫了,这犹豫难道也会传染的吗?
“有一件事,我正要告诉你……吕雉现在就在太学,她和扶苏见过面了。
”
“我怎么不知道?”他的消息什么时候这么落后了?
“你忙着大事,总要允许这些小事正在发生吧。
”她微微一笑,“在你没注意的地方,大家都在各自生活。
”
“也对。
但是……”李世民感觉有点怪怪的,“那刘邦……”
“我们不插手,如何?”无忧气定神闲,语气稍稍上扬,带了点慧黠的意味,“花落谁家,各凭本事。
”
李世民轻“嘶”了一口气,决定先静观其变。
婚姻对象的选择,很多时候是权衡利弊的结果。
没有那么多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情投意合。
吕雉也是沛县的,其父在当地颇有声望、也颇有钱,通常来说,她的对象应该也在沛县挑选。
父亲看中什么样的,她就嫁给什么样的。
但时来运转,沛县立了个县学,有点文化的都想进去,吕雉顺利进入县学,第二年升到郡学,又选拔到太学。
两个哥哥都傻了眼,吕公曾劝道:“要不你把这个名额让给你两位兄长吧?他们也好凭借这个机会挣个官做。
”
“父亲不是一直在挂心我的婚事吗?我的年纪也不小了,到太学去,天下英才任我挑选,王孙贵胄亦可攀附。
若能飞上青云,岂不比做小官来得方便?到时候,还怕家里没有富贵吗?”
吕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巧妙地说服了她的父亲。
很多时候人的想法,也是会被环境塑造和改变的。
倘若她没有给哥哥代笔替考,她不会萌生去县学读书的想法,而要不是成功步步升上去,她也不会如此珍惜这个机遇,不肯再让给她的兄长们。
有些机会是不能让的,一让就是一辈子。
他们可以去咸阳,她难道就不想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