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1/3)
这位堂姑也是个妙人。
因为弟弟德米特里的缘故,美国媒体对她也有不少报道。
她是沙俄皇室几乎绝无仅有的主动离婚的直系公主,1919年父亲保罗大公被处决后,她便离开俄国,流亡巴黎。
还经弟弟牵线,学习了香奈儿的先进经验,开了自己的时装店。
后来移居纽约,成了时装公司的顾问,还出版了回忆录,卖得相当不错,因此一举解决了她的生活费问题。
现在她是一家传媒公司的摄影记者,常年乘坐往返欧洲与美国之间的邮轮,专门拍摄上流社会成功人士的照片,写写报道。
是一项很适合她的工作。
这也绝对算是自力更生的典型了。
她是因为接受弟弟德米特里的委托,所以才来见她这个“堂侄女”的吗?
不好说。
凯瑟琳把其他信件和字条都留在银盘里,只拿了玛丽娅巴甫洛芙娜女大公的信。
给玛丽娅女大公写了回信,请她明天上午10点过来。
派男仆送了回信去玛丽娅的寓所,她住在上西区一间公寓里。
乔等她写完回信,这才告辞。
*
奥尔加公主殿下下榻华尔道夫酒店,这事经由《纽约时报》报道,今天便有许多请柬送来,但凯瑟琳交待过,在纽约期间只会参加肯尼迪家举办的宴会,其他宴会舞会邀请全部拒绝,因此雅顿先生提前将请柬全都剔除了。
凯瑟琳同雅顿解释“物以稀为贵”的原理,现在已经不是在洛杉矶的初创时期了,到了可以摆谱的阶段。
这个牌面就给了肯尼迪家,也算是一点点“回报”吧。
*
到达曼哈顿的第三天早晨,先是花店员工送上来成打的装在藤编花篮里的白色山茶花和红色山茶花。
小仲马的《茶花女》一书出版后,白色山茶花成了代表爱情的鲜花,美国也不落人后,鲜花农场也开始种植来自中国的山茶花,白色的最多,也有红色和间色的。
“谁送的?”菲尔顿太太问。
“是马克西姆杜邦先生订的,送给奥尔加公主殿下。
”
花篮越来越多,花店员工捧着花篮鱼贯而入,大概十几个花篮,摆满了客厅。
这人搞什么呀?凯瑟琳不满的扫了一眼那些花篮。
鲜花是很美,山茶花美极了,花型饱满,丝绒般的花瓣手感极好。
可你一言不合送那么多花是闹哪样?
随花附有字条:
“亲爱的奥尔加公主,祝你有好心情。
祝你有愉快的一天。
马克西姆”
不理他。
吃了一杯酸奶当早餐,拿了一本书到阳台上看,今天仍然是讲一战的书。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公认为是1914年6月28日发生在波斯尼亚首都萨拉热窝的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费迪南大公夫妇遇刺案,整整一个月后,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如果费迪南大公没有遇刺,一战还会爆发吗?答案是:会。
只是会推迟,但仍然会开打。
当时的法国报纸上有一幅政治漫画,一群老大帝国坐在火药桶上,比喻战争一触即发。
没有皇储遇刺,也会有别的事件。
只是,奥匈帝国宣战的时候,欧洲各国绝对没有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