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3/3)
还记得吗?你曾说过,你要做天下共主,儿臣也是,儿臣也想做这华夏的共主,要千百万年后,这片大地上的华夏儿女们,视我大清如汉唐一样的正统,以我大清打造的盛世为豪。
”
“阿玛,盛唐为何是盛唐?为何直至今日还有人怀念它?因为它是包容并蓄的,是开放的,哪怕是胡人,只要穿华服、说汉语,就能在大唐和大唐人一样为官做宰。
”
“阿玛,说句不好听的,坚持只和满人站在一起对我爱新觉罗有什么好处呢?我爱新觉罗家要的难道是满人的身份吗?不,我们要的是皇位,要的是江山!可这江山现在已经姓爱新觉罗了,满人身份对我们已经没有用了,它甚至已经开始成为我们更进一步统治这江山的阻碍!”
“阿玛,儿臣以为,为了江山,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抛弃的。
”
“是,汉人不会因为废除剃发令就对儿臣感激涕零、俯首称臣,但它可以消除百姓心里对皇家隐形的隔阂,就像我娶了岳湘一样,他们会觉得我是自己人了。
阿玛,这江山是由百姓组成的,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不懂得许多大道理,但他们知道你是不是自己人,他们知道,自己愿意相信谁。
剃发令只是第一步,儿臣自还有许多办法,让百姓愿意相信我,造反作乱的人永远有,因为权欲不休,但若百姓不愿意相信他们、不愿意景从他们,造反作乱的人又能掀起多大的风浪呢?”
“自己人?呵,自己人?”胤禛讽刺一笑,“你以为异族身份是那么容易消除的?知不知道汉人最信奉什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啊,你以为你随便做点什么,他们就会把你当同族了?”
“儿臣当然不会如此天真。
”弘书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儿臣也信奉。
”
“阿玛,这世上,比咱们还异族的,可太多了。
”弘书忍不住道,“如果咱们不赶紧消除国内的隐患、拧成一股绳,日后,恐怕会被白皮黑皮的异族,骑到头上来。
”
“那才是真正的异族。
”
胤禛皱着眉,胸中那口气窝的他难受:“朕有时候真不知道你是胆大还是胆小,是心比天高还是眼高手低!国内的稳定、各处的叛乱你不好好操心,反倒天天操心外头那些蛮夷小邦打上门来。
”
弘书闭眼,吐一口气,告诉自己,阿玛有历史局限性,他不知道未来在短短两百年内,科技会发展成什么样,世界格局会有多大的变革。
是他没忍住,本来只是想好好找理由劝服阿玛废除剃发令的,一个没忍住却说多了。
不过没关系,没劝服也没关系,本就是临时起意,想叫阿玛的身后名更好听一些,不成也没什么,没有他,阿玛在历史上的评价也不低。
他起身:“阿玛,你好好休息吧,我就不在这里气你了。
”
胤禛没留他。
弘书走到门口,还是顿了一下,微微偏头道:“阿玛,儿臣真心希望您,再考虑考虑。
”
胤禛没动静,弘书还是走了。
此后几日,弘书日日派人前去问候胤禛的身体情况,却没亲自过去请安,其他人都以为弘书是太忙了,只有胤禛知道,这是臭小子在跟他表示自己的决心。
“儿孙都是债。
”胤禛喃喃自语,苏培盛低下头当没听到。
这种沉默的对峙终结于胤禛突如其来的昏迷。
“怎么回事?”弘书急匆匆赶来,看着脸色惨白的阿玛揪心不已。
当值的太医在冬日里急的满头大汗:“臣、臣也不知,臣施了针,但、但太上皇没反应……”
弘书没怪他,只问道:“去请冯院判了吗?”
冯采菡一手针灸出神入化,当初胤禛突发中风就是她救下的。
苏培盛回道:“已着人去请了,还有叶院判、韦院判等,也都派人去请了。
”
弘书颔首,摸了摸阿玛的手,声音低沉道:“也叫人去请三贝勒府上、和郡王、福郡王、怡亲王等人入宫吧。
”
苏培盛顿了顿,深深埋下头:“嗻。
”
一个时辰后,在众人的等待下,胤禛缓缓睁开了眼睛,看见了守在床头的弘书。
弘书笑的一如往常:“阿玛,你醒了?渴不渴?”
胤禛闭上眼,让昏沉的脑子清醒了几分,也想起了一些记忆,哑声道:“什么时辰了?”
“未时了。
”
他昏迷了快两个时辰,胤禛心中有数了。
“太医怎么说。
”他问道。
弘书没说话。
胤禛睁开眼:“人都叫来了吧?”
弘书红着眼,轻轻点头。
胤禛看着他:“朕,管不了你了。
以后是福是祸,你自己承担。
”说完这句话,他又闭眼休息了几息,才道,“叫进来吧。
”
弘书咬着牙,拳头攥得死紧,用了绝大的毅力才站起身来,颤抖着声音应道:“好。
”
人流鱼贯而入,每个人都上前说了两句话,胤禛只是轻轻颔首,待都见完了,才说了一句:“朕,累了,出去吧。
”
自这日起,胤禛清醒的时间一日少过一日。
弘书将奏折搬到了阿玛屋里,阿玛昏睡时便处理政务,阿玛清醒时,便一分一秒都陪在旁边,喂饭、喂水、擦身、说话,即便胤禛话都无法回也不停止,晚间就在外间的罗汉榻上休息。
日夜陪伴,直到某一日清晨醒来,弘书发现床榻上的那个人再无呼吸。
睡梦中离开,也好,起码没有那么痛苦。
弘书浅笑着,最后一次扑进阿玛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