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3/3)
太多了。
”
“我们帮不了所有人,你也不要难过。
”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伸出援手,便是我们能做到的所有了。
”
后来,北宁打了胜仗,难民也渐渐从江南失了踪迹。
但温向烛却有了留心视线里所有人的习惯,瞧见贫困潦倒的人便给些碎银子。
若看见那些家里出来巨大变故的人亦或者活着都是一种艰难的人,他会脱下身上的一件首饰给出去。
有时候温小公子叮咛当啷的出门,回来便没个声响了。
久而久之,温府出了个菩萨心肠的小公子便人尽皆知了。
那一块的人,或多或少的都受过他的恩惠,他们会称温家的小公子为“小神仙”。
甚至有人言道,实在走投无路了便去温府吧,温家的小神仙会救你的。
直到温老爷说他:“照你这样,温家的钱花完了也只能帮到极少一部分人。
”
“而且你只能帮他们渡过眼前的难关,往后还有无数座大山在等着他们。
”
温老爷说这话时,脸上带着无奈的笑。
温向烛知道爹爹没有生气,便爬上了他腿上,问:“那要怎么才能彻底帮助他们?”
温老爷说:“北宁好了,他们才能好。
”
他接着问:“北宁怎么才能好?”
温老爷没想到年幼的儿子会问这个问题,玩笑道:“北宁都是好官,北宁便好了。
”
温向烛看着爹爹的眼睛,定定道:
“那我要当北宁的好官。
”
于是小神仙拿起了笔,从黄口小儿学到了弱冠之年。
从江南走到了京城,从无忧无虑的小公子成了北宁的温相。
“所以我便来了。
”温向烛忆起从前,脸上还有些未消散的怀念,“不过从前的习惯倒是很难改掉了。
”
现在想来,有一颗怜悯之心也不尽然是好事。
他和裴觉的孽缘,不就是因为当时蜷巴在宫墙的十七皇子,让他想起了当年难民,心生怜悯,便搭进去了一辈子。
他最对不起的便是当年说要做北宁好官的自己。
柏简行垂眸盯着他看,廊桥浸在融融月色里,木质的桥板随着路人的步伐发出细微的吱嘎声。
温向烛上半截身子斜倚在栏杆上,墨发被夜风撩起几缕。
扫过眼角的红痣时,像一笔晕在水墨画上的朱砂。
“看我做什么?”
他思绪敛起,撩开眼皮扫过去,忽然开口。
柏简行没头没尾来了句:“如果你留在江南,能当一辈子富裕公子。
”
“将军不上战场,也能承袭爵位,当一辈子闲散王爷。
”
柏简行顿了顿:“不一样。
”
“我的家就在京城,你背井离乡,总归是辛苦些。
”
温向烛看着他,道:“我愿意便不辛苦。
”
这句话轻得像风,掠过耳畔便无影无踪。
但还是在柏简行心窝留了痕,似针扎过,不痛,倒反是一种难以形容的酸麻。
又像是在他心里窝了只兔子,胡乱撞击他的胸膛。
说话间裴书做完了灯,提着两盏黄澄澄的灯噔噔上桥。
“老师,将军。
”
“给。
”
“给我们的?”
六皇子重重点头。
这番让温向烛直接幻视他幼时了,他在乞巧节也给他爹娘做过河灯。
也是像裴书这般,做好了小跑过去给爹爹娘亲——
呸。
什么爹娘,什么跟什么。
他扯了扯嘴角接过:“多谢殿下。
”
温府距这处不远,今天街上人也多,他便没叫炽阳骑马车送。
柏简行和裴书和他顺路,结伴走了一程。
六皇子和他熟了些,胆子也大了起来,走在两人中间叽叽喳喳说方才做灯的趣事。
温向烛听得认真,时不时笑两声。
忽而,他脚步滞住。
只见温府门前蹲着团黑漆漆的人影,地上还放着一盏快要燃尽的灯。
裴觉抱着膝盖,闻声抬起头。
他双手蜷成一团,死死盯着向他走来的三人,目光几乎要凝成见了血光的刃。
声音低沉沙哑:
“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