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2/3)
叹了口气。
……
走进莫森图书馆时,他轻易地发现了包括图书管理员在内的图书馆所有人对他投来的视线中的鄙夷和惊异。
他们都是衣冠楚楚的绅士小姐,穿着高档的私人订制的衣服,鞋子纤尘不染,比他的脸都干净。
而布鲁斯的衣服是从二手店里淘来的旧物,经受炼钢厂的长期烟熏火燎,伤痕斑斑,还带着呛人的机油味儿。
他很坦然,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丢人的地方,也并不觉得自己就低人一等。
“最近有什么新书?”
图书管理员:“先生,这里是图书馆,请小点声。
”
布鲁斯抱歉的笑了笑。
因为炼钢厂机器每天都轰鸣不休,工人们普遍听力都很差,在车间之外也必须扯着嗓门说话。
他配合地压低声音,“最近有什么值得推荐的新书?”
“《莉莉安的葬礼》、《城堡惊魂》、《情人墓》……以及,我们图书馆力推的《杰克复仇记》。
”
布鲁斯感兴趣地抓了抓胡子,“那我要借《杰克复仇记》。
”
他记得《杰克复仇记》,之前他在不少报纸上都看过推荐这本书的书评。
这本书已经发行了?
他从管理员那里接过了一本红皮书,这是《杰克复仇记》的第一卷。
精致,这是他对这本书的第一印象。
亲切,这是他对这本书的第二印象。
书皮上的黑色烟囱实在是太熟悉了。
这是一本和工厂有关的事情吗?
怀抱着这种隐秘的期待,他等不及回家,直接坐在一旁看了起来。
这一看,他就再也没有停下来。
杰克的故事固然让人愤慨,但是真正打动布鲁斯的是真实。
这是一个很真实的故事。
作者一定是很了解底层穷人们的生活,才能写出来这么生动真实的内容。
贫民窟坑坑洼洼的路面,臭烘烘的污水肆意流淌,公共厕所恶臭扑鼻。
雾霾中藏着很多扒手,出门在外一定要格外小心钱包。
食品店的黄油最低是一便士起售,贫穷的主妇只能让孩子去买半便士的黄油。
发生撞击事故的摆渡船。
收费关卡中饱私囊的收费人。
深夜的咖啡摊,半便士的两薄,一位好心的站街女郎慷慨地请穷人吃点东西。
在大街的垃圾堆里翻找食物的流浪儿们。
市区的悬铃木和杜鹃花,郊区娇艳的野玫瑰。
债务人监狱前乞讨的人们,收贿赂的狱卒,用钱买自由的传统。
七八岁的清道夫男孩光着脚在马路上跑来跑去,附近的居民经常会请他跑腿,给予他一些食物和不穿的旧衣服当做酬劳。
……
如此多的真实细节堆积在一起,让作者笔下的众生百态栩栩如生,他所构架的穷人们的世界也是如此鲜活真实。
布鲁斯越读越亲切,恍惚间甚至有种错觉,仿佛他就是杰克,书中的一切都是他的日常体验,他迷茫地游走在市井烟火中,寻找自己存活世间的意义。
杰克的疑问恰恰也是他的疑问,是无数穷人们的疑问。
为什么唯独我们的生活那么不幸?
为什么我们穷人明明应该是同阵营的兄弟,却总是互相攻击、伤害?
为什么我们兢兢业业工作,却还是一贫如洗一无所有?
我们什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