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农业之神(3/3)
的产量,上河口村的主要作物是水稻,但是这些水稻明显没有经过长时间驯化,都还比较原始,估计亩产也就是150-200斤。
自家种的地就刚好够自己吃,稍微多出一点也卖不了几个钱。
村民们的生活质量想要提高,首先就是要提高亩产量。
王希咖在现代听说过“杂交水稻”的名头,但因为他是个城里人,不太熟悉具体是怎么个杂交法,从感觉上知道是选择优秀的稻种来进行培育,可真正开始的时候才发现这个“优秀稻种”也不好找,附近种的水稻看上去都差不多,王希咖只好在某天碰巧见到郎那多的时候给他派了个任务,让他天涯海角去寻找所见到的最粗壮最丰满的稻种。
除了选种,其次就是土地的肥力了,如果是肥沃的红土或者黑土也不用添加太多的肥料。
然而村里的土都是普通的黄土,既然土地本身的肥力不够,那只好靠肥料了,村民普遍用的都是农家肥,也就是粪肥,把人畜的粪便弄来施肥,这样虽然比较原生态,但是产量不够。
再加上虫害,更是令产物雪上加霜。
王希咖决定除了培育杂交水稻以外,还要尽快研究出化肥和农药。
一想到自己这样一个前世的大富豪,一个铁布衫修炼王者,这辈子竟然需要天天跟种地打交道,王希咖就想仰天长啸。
然而现实就是这样,既来之则安之,解决了大家的吃饭问题,许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当村民们不再把注意力都放在吃饱肚子上,那就有更多的心思放在足球上了。
王希咖带着徒弟彭连虎每天蹲在田间地头研究化肥的最佳成分配比,时不时的派郎那多去远方寻找天然的磷矿,到森林最深处去寻找腐殖土。
他如此热衷于蹲在地里搞研究,以至于皮肤都被晒成了古铜色。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杂交水稻,化肥,农药三个项目上王希咖都有了重大的突破。
如果这个时代有诺贝尔奖估计他可以包揽,然而没有。
村民们对王希咖弄的那些古里古怪的东西都抱着看笑话的心态观察,没人用王希咖弄出来的化肥和农药。
只有天天打球的球友阿森相信他,领了种子,化肥和农药。
等到几个月后,王希咖和阿森地里的庄稼比其他村民的庄稼长势好了几倍,大家才纷纷到王希咖家里买种子和化肥农药。
王希咖在村民们眼里的形象顿时变得无比高大,就好像农业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