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用心良苦(2/3)
事的时候就喜欢嚼几片叶子提神醒脑,就跟海南湖南人喜欢嚼槟郎一样。
在后世的时候王希咖只觉得可乐就是一种廉价的糖水。
但是在这个时代,却觉得这是无比好喝的琼浆玉液。
这是王希咖穿越以来喝到的第一口可乐。
有些东西就是这样的,当你拥有的时候只觉得是寻常。
等到失去了才知道那是多么珍贵的东西。
玛雅皇宫里的可乐,让王希咖一下子想起了自己穿越前的那个文明世界。
越是怀念文明世界,王希咖就越觉得奇怪:
在现代文明时代,人们不停的努力,就想要接触到外星的文明,然而接触不到。
反而是这个普遍不具备星际沟通能力,大部分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生活在地球上,还以为天圆地方的时代能够接触到这么先进的外星文明。
其实在后世的人类中,好多人都希望能跟外星文明和平相处,在无限广阔的宇宙中到处旅游。
然而自从人类进入太空之后,就一直没有发现其他有生命迹象的星球。
地球仿佛宇宙中的一个孤岛,人类孤单的生活在这个孤岛上。
其他任何有智慧的星球似乎都不屑于跟人类交流。
在漫长的等待中,人类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
文学,影视作品中的外星人形象从最初的睿智友善变成了奇形怪状的邪恶爬虫,而文人们也开始在文学作品中一遍遍的呼吁人们对于外星人“不要接触,不要回答!”
还由此引发了著名的“费米悖论”,认为根本就没有外星人或者外星生命,否则人类怎么会没有发现?
如果星际旅行是可行的话,即使是用人类造的飞船这样缓慢地旅行,也只需要5百万到5千万年去征服星系,就宇宙尺度来说这是一个并不太遥远的距离。
地球并没有被殖民,人类并没有被征服,就说明宇宙中并没有其他的生命。
而另一种针对费米悖论的理论则发明了一个黑暗森林理论来解释费米悖论。
黑暗森林理论认为:“宇宙形如黑暗森林,各个文明形如黑暗森林中带枪的猎人,谁都不敢放第一枪,不然就会被其他猎人打死。
”
黑暗森林理论的基础就在于“猜疑链”,由于信息不对等,各文明之间最好的交流方式就是老死不相往来,或者互相毁灭。
这种理论认为宇宙中诞生的文明,由于相互之间距离极其遥远,使得文明之间的沟通非常困难;且各星球上诞生的文明,其思维方式,价值观,甚至基本逻辑思维方式和基本生命构成都有着巨大的差距。
正是由于各文明之间距离上的遥远性、互相所构成的猜疑链,以及各自在技术水平上发展的不均衡性,一旦被外星文明获知自己的存在,就很可能给自身的生存带来威胁。
其结果必然导致:具有一定成熟度和技术水平的文明,都意识到宇宙的黑暗森林法则,各文明不会主动暴露自身的存在。
在提出“黑暗森林”理论的科幻小说中,黑暗森林理论得到了验证。
主人公逻辑用一个咒语毁灭了一个星系,因此得以证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