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3/3)
婵忍不住笑叹道:“咱们春分也是个大姑娘了。
”
三人一同进了屋,用了晚膳。
有一段时日没见,吃过饭,母女三个扇着蒲扇,靠在院子里的躺椅上乘凉聊天。
“母亲,”春分看到更漏的时间,“该用药歇息了。
”
“母亲要用药?什么药?”汤婵闻言立刻坐了起来。
汤母赶紧安抚道:“没什么大事,人上了年纪多多少少有点小毛病,吃的也是太平的保养方,你别紧张。
”
“您怎么都不跟我说啊?”汤婵紧紧捏着扇子,后悔自己的粗心。
汤母嗔道:“一点小毛病而已,有什么可说的?”
见汤婵担忧,汤母心中一暖,“只是偶尔有些失眠盗汗,真没什么大碍。
”
“只是这样?”
听着像是更年期常见的问题,确实不像什么大毛病,汤婵仔细问了问,确认没有别的症状,这才微微松口气,“要不母亲跟我回京一次吧?大兴到底是个县城,京城的大夫应该会比这边高明些。
”
“不至于不至于。
”汤母连连摆手,“之前不跟你说,就是怕你小题大作,要不是有天丫鬟熬药被春分看见,我也不想告诉春分的。
”
说着她嗔了一眼春分,“你这丫头,怎么嘴上也没个把门的?是不是故意让你姐姐知道的?”
春分抿嘴笑,眼睛忽闪忽闪,“是我口快了,母亲勿怪。
”
汤母用手指轻轻点了点春分的额头,“得亏你不会写信,不然就要成你姐姐的小耳报神了。
”
汤婵听到这里心中一动,“春分没有读书?”
“嗯?”汤母道,“这倒没有……”
春分的出身摆在这里,汤母不打算让她高嫁,周边县城里家境富庶的乡绅人家最合适。
对这样的夫家来说,与其让春分读书,倒不如多教导她女红庶务更实用,故而汤母之前没有考虑过读书这件事。
汤母看了春分一眼,孩子还在,汤母不好在她面前直说她的亲事,但汤婵大概能猜出来汤母的想法。
她说道:“给春分请个女先生吧,不管以后怎样,人还是要识字,不能做个睁眼瞎。
”
“这……”汤母看向春分,却见春分罕见地露出了高兴之色,小心翼翼地问道:“我……能识字了?”
汤婵笑道:“是,你愿不愿意?”
“我愿意!”春分赶忙大声道,“多谢大姐姐,多谢母亲!”
对她们这样的乡下孩子来说,读书是极为神圣的事情,在她原先生活的宁安村,只有家境最富裕的男丁才有这样的机会。
如今同样的机会摆在春分面前,她又怎么会不激动得失态呢?
汤母见春分欢喜的模样,表情不由一缓,也就决定随孩子们的意,“那我明日就让人去打听先生的事。
”
说话间,丫鬟把汤母的药端了上来。
春分赶忙接过药碗,亲自为汤母奉药。
这孩子话不算多,但极为懂事,刚刚用晚膳时,汤婵就发现春分记得汤母的所有喜好,细致妥帖的程度连汤婵都自愧不如。
汤婵脑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不知道这孩子得知汤母想要过继是什么想法。
家里突然多一个人分享亲人,孩子会是什么感受呢?
等要散的时候,汤婵找机会旁敲侧击了一下。
却听春分道:“村里头没有男丁的人家是要被欺负的,母亲过继,也是找个兄弟为我撑腰,我又怎么会反对呢?”
汤婵语塞。
但她也知道当今世情下,春分的话是很有道理的。
汤婵一时不知该喜还是该叹气,不过,至少孩子心里没有情绪就好。
……
第二天一早,夏氏便带着汤传铭来求见汤婵了。
“您来了,怎么都不跟我们说一声?”夏氏笑容满面,热情地道,“总要给您接风的呀!”
她推了推身
后的男孩,正是汤传铭,“快给你大姐姐问好!”
汤传铭有些拘谨,但恭敬地行礼,“见过大姐姐。
”
汤婵的目光定在汤传铭的脸上。
见到真人的那一刻,汤婵一瞬间就全明白了,为何汤母会如此反常地亲近一个孩子。
——面前的小男孩,五官竟跟汤父长得有七八分相像。
汤婵之前只见过汤传铭一次,那是她出嫁不久,差不多四五年前的时候。
那时候孩子还小,没有长开,汤婵根本没注意,谁能想到,这孩子长大之后竟然跟汤父越来越像。
“快起来吧。
”汤婵收回视线。
汤传铭小小地松口气,“谢大姐姐。
”
“传铭快来,”汤母就像天下所有疼爱孩子的母亲一样,笑着招呼汤传铭,“我叫厨房做了莲子汤,快来尝尝。
”
面对汤母,汤传铭显然没有面对汤婵的拘束,他一边用莲子汤,一边笑着答汤母的问话。
汤母专注地看着他,目光里不止有慈爱,还有藏不住的怀念。
汤婵静静看着这一幕,觉得事情有些难办了。
汤母显然是把这个孩子当成了慰藉,才想要认他做儿子。
这要她怎么阻止?又怎么能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