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道理(3/3)
“我今天去镇上买了些糕点送你。
”
把油纸包塞到他手里,对上许知昼瞪圆的眼睛,宋长叙脚步一顿。
许知昼还未来得及说什么,宋长叙已经不见人影了。
“难道他终于不眼瞎了?”许知昼坐在树下琢磨半天。
“我就说嘛,我这样的人,当然会被人喜欢了。
”许知昼轻快的把油纸包拆开,一看还有自己舍不得买的云片糕和桃花片。
许知昼高兴的晃荡了一下腿。
他把自己喂饱后,又去丢鸡食,然后把糕点放好。
下午,先去地里锄草,把草给猪吃。
家里养的三只猪是过年猪,过年就杀了,自家留些肉就不必去镇上买,余下的肉就拿去卖。
这会忙碌,曹琴锄完地,让两兄弟去山里挖野菜,顺便把地里的菜摘了留着明早去卖。
白菜要卖的人多,黄瓜在夏日卖的不错,茄子摘点,花椒多摘,大豆,丝瓜摘了些。
许知辞一脚踩进地里挑了好几个寒瓜装进背篓。
“明年要多种些寒瓜。
”
许知昼挑了一个小的回去中午家里吃,去后山挖完荠菜,他们撞上李婶手里拿着黄灿灿的枇杷,个个颗大圆润,一看就甜。
两个人闲说一会儿话,许知昼眼馋枇杷,李婶见了两个小辈分给他们几个,回家剥皮吃果真是甜的。
许知昼拿了一个寒瓜喊道:“大哥,我出去一会儿。
”
他到李婶家里喊一声:“婶娘,找你做一桩大买卖。
”
李婶从灶房出来笑着问他:“我跟你哪来什么大买卖?”
许知昼拖着手里的寒瓜给她看,如愿换了一些枇杷回去。
他拿着枇杷回去,许知辞刚把饭蒸上,看见他得意的模样笑起来:“你怎么这么嘴馋。
”
许知昼:“嘴馋有枇杷吃。
”
晌午许孙正跟曹琴回来问了枇杷的事,许孙正拿着枇杷一下子就吃了三四个。
吃了饭,许知昼洗碗,许知辞跟曹琴就择菜。
许知昼一个人在灶房洗碗还没闲着说:“大哥,你等会有空教我怎么绣鸳鸯。
”
曹琴闻言笑起来:"当初让你跟着我学,你只学了几个简单的样式,现在知道找你大哥教你了。
"
许知昼嘟囔:“那这回不是要用了才学的。
”
许知辞:“等我择完菜上我屋里。
”
曹琴:“当初给你定下宋家小子,你不是还不满意么?现在临到头就满意了,你说实话,你是不是跟他私下接触了?”
许知昼心惊肉跳,幸好隔了一个屋子,他娘看不见他的神色。
“怎么会,我这不是认命了。
是在村里撞见说个几回话,我看他为人正派,长得高挑,想来想去还是要过日子,还不如把日子高高兴兴过了。
”
曹琴心中有数。
许知昼洗完舀水到堂屋洗菜。
做完这桩事曹琴去睡了,两兄弟进了许知辞的屋,许知昼绣荷包用的彩线少了一个绿色,他上门找他哥顺便薅点。
许知辞的绣工不错,他拿着许知昼绣的荷包看几眼就看出问题,先说错处再说方法。
许知昼听的认真。
村里锄草后,家里的收成一般看秋收的稻谷如何,余下去后山砍柴,河里摸鱼也能给家里做个添补。
夏日里适合沤肥,宋业晌午睡一阵就开始挑粪做农家肥。
宋长叙数了荷包的钱,拢共有十二两银子攒着。
他听见院里宋明言跟爹在说话,偶尔听见甚么肥料。
“挑粪做肥最好。
”宋业挑累了坐石凳上歇口气。
宋明言在屋编竹篮附和他的话。
宋长叙从屋里出来:“爹可以加点草木灰试一试。
”
宋业一看是不务农事的儿子,他摆手:“你小孩子家家的知道什么。
”
宋长叙:“我从书上看的,难道书上还有错么?”
对宋业来说,他是一个没读书庄稼汉子,依着宁兴朝说要尊重读书人的风气,他对书本是信服的。
再说了,他儿子也不会害了他。
草木灰好做,洒到田里真有成效不成。
宋长叙知道自己说话没信服力,只要先用一半的田地试一试。
宋业同意了。
烧草木灰不费事,他跟梁素一块烧了一大桶洒在地里。
在田里做活的汉子问道:“你家这是作甚?”
宋业边洒边说:“听说洒点草木灰,来年收成好。
”
汉子明显不信笑道:“种这么多年的地了,我还不知道有这回事,哪听来的。
”
宋业含糊过去,心里也没底。
五月下旬,小满一过,日子就过得快起来。
李秀才把宋长叙叫过来温和说道:“你是六月初一成亲是么?”
宋长叙点点头。
“那五月二十八我就给你放假,等六月初五你再回来。
”
宋长叙"多谢夫子。
"
他回到位置上,林蒲凑过来问:“夫子找你做什么?”
“说成亲的事。
”宋长叙没瞒着。
林蒲最近也相看了一个隔壁村的姑娘,现在还在接触,村里的人是知根知底,但林蒲对几家合适的哥儿,姑娘都没有想法,跟隔壁村的姑娘倒是看上眼了。
几个村互通姻亲很正常,还有的从村里嫁到镇上,县城去了。
这样的人也是少数,大多是要门当户对。
宋长叙下午就有些走神,下课要走时,其中一个同窗拉住他。
“宋兄你先别着急走,我借你一本书,你好好看看。
”
宋长叙以为是注释之类的放进书箱道了一声谢。
“没事,都是朋友。
”
若是之前他还会看两眼书,现在只是塞书箱就了事,他问林蒲:“你说为什么要娶哥儿?”
林蒲大吃一惊:“宋兄难道不喜欢哥儿么?”
宋长叙:“……也不是,我只是不习惯。
”
林蒲明白了:“跟我当时不想相亲一样嘛,等你有夫郎后你就习惯了。
”
这处宋长叙回到家里,宋明言跟梁素在看买回来的红带,梁素找了亲戚在成亲那日来帮忙,宋业也去吆喝自己的兄弟。
要说这六月里最值得村里想的,就是宋家跟许家的亲事,他们是等着喝喜酒。
山里的李子熟了,许知昼跟孙绿真一块去山里打李子。
两个小哥儿拿了一根长杆子朝着那熟透的李子打过去,许知昼捡了半篮子的李子,去找一个小溪把李子冲洗一番就塞进嘴里。
孙绿真也吃了一个,酸酸的,把他脸都酸皱了。
“你尝尝这个,我捏起来软的。
”许知昼挑挑拣拣拿一个李子递给他。
“天啊,这个甜多了。
”孙绿真终于缓过气来。
两个人就在树荫下吃果子,孙绿真问道:“你跟宋长叙现在怎么样?”
许知昼想着这段日子没怎么看见宋长叙:“最近没见到他,神出鬼没的。
”
孙绿真笑起来:“他不就是神出鬼没么?反正在村里我也没见过几回,一般早上醒得早做早食,在院里扫地时能看见他。
”
孙家在村口,宋长叙要去读书是要从村口走。
许知昼揪了一旁的草揉几下又扔了,“他用功读书就不算神出鬼没。
”
孙绿真诧异的看他一眼:“知昼,你还没嫁过去呢,就这么帮他说话,以后还了得。
”
许知昼红了耳,“这怎么能说帮着他说话,我实话实说。
”
孙绿真:“哈哈,我是不能说嘴了。
”
许知昼冷哼一声:“那不成该说还是要说,现在还不是相公呢。
”
有几个汉子跟几个哥儿,姑娘上山估计也是去打李子,许知昼跟孙绿真给这伙子腾位置。
方大娘家的姑娘方灵问道:“这李子甜不甜?”
方大娘是个嘴碎子,养的女儿却是漂亮能干的。
许知昼:“有甜有酸,看你们自己打下来是什么样的。
”
还未定亲前,许知昼和孙绿真也是跟村里的年轻小伙,姑娘,哥儿一块玩。
现在定亲后,虽说还是一起在玩,但总是要跟年轻的汉子保持距离。
孙绿真跟白源的亲事定下来了,家里的人告知村里的人了。
他们另外寻个地方坐着吃果子。
有好几个年轻汉子伸长脖子去看许知昼。
许知昼是村里公认的漂亮哥儿,性子又很娇纵,说话轻言细语的,年轻的汉子大多吃这一套。
哪怕是生气都是引人注目的。
.
宋长叙从邻水村回来,半路遇上货郎,挑挑拣拣选了几根发带,买了一个孩子玩的陀螺。
一看还有挑着针线,剪刀,顶针,香囊,镜子,蜡烛,油灯,香膏也有。
他看还有制糖人的工具在。
货郎脸上还有汗珠,他笑着说:“今天是去镇上卖的,这会子才回来。
”
宋长叙说:“给我制两个糖人吧。
”
“您要什么样式的?”
宋长叙说:“一只老虎,一只猫。
”
货郎应声手上的动作麻利。
宋长叙拿了糖人回去,他想着跟外甥一人一个,他没有吃糖人,想拿到屋里细细的品尝,反正也没几步路了。
他还未吃过古代的糖人。
货郎的手艺好,老虎跟猫都描得栩栩如生,寥寥几笔就勾勒出神态。
老虎这个糖人他留着自己,猫这个给外甥。
傍晚,晚霞漫天,宋长叙唇角带笑。
许知昼去孙家换了点绿豆打算做绿豆汤,他看见宋长叙的背影,心想这么巧,他快步上前拍他的肩膀:“你下学啦?”
宋长叙听见许知昼的声音,心中一跳,他转过身,手里的两个糖人显露出来。
许知昼眯着眼睛,“你不是去读书了,哪来的糖人?”
“回来撞上货郎买的。
”宋长叙接着说:“没事我先回去了。
”
许知昼不满说:“你走什么,生怕我要吃你的糖人似的。
”
宋长叙心想你说什么我做什么,还没成亲,这么霸道,又问行程又要人陪,哪来的道理。
许知昼:“糖人拿来,我要老虎那个。
”
宋长叙:“……”
作者有话说:
小宋:没有糖人吃了[爆哭]
小许:叽里咕噜想什么,都是我的[摸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