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过年(1/3)
宋长叙跟许知昼一块,他们先去书铺老板那买了纸墨。
书铺还有零零散散的人在挑书,书铺老板对宋长叙已经熟悉了,等他卖完纸墨,他问道:“这次你不抄书了么?”
宋长叙笑道:“最近都不抄书了。
”
现在把去金河县考试的凑的差不多了,他还是想用多余的时间来看书写文章,为明年的考试做准备。
书铺老板遗憾的说:“好吧。
”
宋长叙抄书的速度很快,字迹也漂亮,为人谦逊,书铺老板还挺喜欢他的。
把纸墨买完后,他们去找梁素一块,置办年货买肉占大头,不仅是要吃新鲜的肉,还要做香肠跟腊肉,熏肉,可以储备起来以后吃,还要炸酥肉。
肉铺的人多着,拥挤的厉害,许知昼见状拉着宋长叙先去买了肠子。
他们买好肠子后,梁素他们也把肉买好了,现在去买面粉。
集市上到处都是人,背篓装不下,许知昼就把东西塞给宋长叙。
徐澄拿着阿爹给的铜子,去买了一串糖葫芦,又买了一个小木雕,他一直在货郎那挑挑拣拣,又买了两根发带,看见宋长叙他们在前面,立马上去拉住宋明言的袖子。
这里小孩也多,他听阿爹说过在人多的地方要紧紧的跟着长辈。
梁素对水波镇上的各种铺子早就熟悉了,知道哪家的肉铺好,哪家彩纸,干果好,没到一会儿功夫就把年货买好了。
冬天的柑橘卖的最俏,香烛纸钱要多一些去祭祖,明年长叙去考试,求祖宗多保佑他们,鞭炮跟烟花要买一些,过年就图个喜庆。
徐澄在烟花铺子里拿着一串小鞭炮很是喜欢。
梁素说道:“澄哥儿喜欢,那就多拿一些。
”
徐澄开心的点头。
许知昼拿了烟花,放进背篓里。
他多拿了几根,到时候可以跟大哥,澄哥儿一起放。
以前在家过年的时候,他们就买了烟花一起放,今年是在宋家的第一个年,他也要放烟花。
鞭炮烟花买了,还要去买.春联,福字自己用彩纸来剪还更有福气。
“长叙,你看看你能写一副春联么?”梁素说道。
宋长叙应下来,那家里的东西都买齐全了。
宋业买了一些做猪圈的材料,这逛下来都快到晌午了,饿着肚子回去不如先去吃一碗面再回去。
“我们先吃碗面再回去。
”宋业也是极为赞同的,一年到头了,就这几天好日子,多花的钱也不碍事。
“成,我们就去吃。
”梁素也是赞同的。
他们各自点了自己喜欢吃的面,宋长叙还不是很饿就跟许知昼一样点了一碗肉丝面。
“今天买了好多东西,好满足。
”许知昼开心的坐上牛车。
许知辞把自己绣好的鞋子和吃食寄给谢淮川了,听了弟弟的话,他露出一个笑:“买了什么这么高兴?”
许知昼就说了一些,哥俩凑在一块就有说不尽的话。
宋明言伸手护着徐澄,跟他说话。
梁素在跟许孙正和曹琴说话。
“亲家,你们买的什么?”
曹琴便说了自己买的东西,今年收成好,他们这些种庄稼的脸上都是带着笑。
许孙正突然问道:“我听长叙说,他明年是下场考试么?”
梁素:“孩子是想去试一试,我想也是,毕竟读了那么久的书不去试试,孩子心里不甘心,去金河县一趟还能涨涨见识。
”
许知昼的舅舅在金河县做衙役,许孙正带兄弟两个人去过一趟金河县,想想县城里的繁华景象和水波镇的对比。
他不禁说道:“是啊,出去见识见识也好。
”
宋长叙心想,看来不管是爹娘还是岳父岳母都不太看好他。
不过想来也是,一个县城只能考二三十个秀才,这个比例太低了。
到了村口,两家人分道扬镳,回到家里先把东西放好,喝了一口热水歇息一阵。
村里的人热闹起来,在堂屋就能听见外边欢声笑语的声音。
今天没下雪,大家都是趁着今天去备年货,院门没关,宋长叙透过院门就能看见他们脸上的笑容。
宋长叙下午一个在屋子写文章。
“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1]这是管子中说的一句话,宋长叙以此破题,写了一篇策论。
屋子没有关严实,许知昼从旁路过就看见宋长叙提着毛笔,挥洒入墨。
许知昼没有去打扰他。
“难道宋长叙以后真能考上,虽然我一直念叨想做官夫郎,但还是知道会很难的。
”许知昼去泡糖水喝。
今天娘不仅买了白糖还买了红糖,白糖跟红糖都贵,以前都不舍得喝,现在买了这么多,可以用来泡水喝了,甜滋滋的。
提着水壶去烤火,帮着一起剪福字。
许知昼给梁素跟宋明言倒了一杯热水。
他用了红糖,色泽鲜艳,一倒进杯子就有一股甜腻的香气。
宋明言不禁喝了一口,好久没有吃上红糖了,一小包就要八十文,比肉还要贵。
梁素拿着杯子一口的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