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1/3)
说通以后,桑青筠和妍容华又在帐内聊了会儿天,再晚些就该用晚膳了。
今夜营地将燃起巨大的篝火,炉灶那边要割肉烤肉,与陛下一同分食白天的收获,在围场的日子总体要宽泛、悠闲不少。
晚间的时候,在妍容华门口等候的蔓姬掀帘进来说:“主子,陛下那边派人来请。
”
妍容华一听,心里多少还是有点酸涩:“陛下果然是最宠你了,这才来围场两天,日日都离不得你。
”
桑青筠笑了声没多说,朝她福身后离开营账。
妍容华不过是嘴上艳羡几句罢了,何况她羡慕的是得宠后带来的一切,不是真的有多要紧陛下这个人。
这也是她斟酌后认为与妍容华交好的原因之一。
若妍容华是纪嫔那般紧张陛下、爱慕陛下甚至超过自我的人,不管她多么位高权重,桑青筠都不考虑。
人心总是偏的,她得宠必然有人失宠,若是在意陛下,还岂能坦然处之?时间久了一定出问题。
桑青筠也不会把心思都放在争风吃醋和提防身边人身上,所以她不会在这里浪费时间,稍微回帐整理了仪容便去了帝帐。
但还没靠近,戴铮就主动上前朝她福身行礼,她知道这是示意她不能上前的意思,桑青筠停住了脚步。
她应陛下传召而来,戴铮没有拦她的道理,所以她直接问:“不知大监可知,此刻帐内是何人?”
戴铮压低了声音说:“是纪国舅。
”
那想必是和纪嫔有关,这下她便明白了,颔首后退到了一边等候。
这位纪国舅,桑青筠曾远远的见过一面,身材不算高大,蓄着短胡,是个十分不怒自威的人。
听闻先帝驾崩的前几年,朝中为了争夺皇位闹得满城风雨,先帝虽十分宠爱还是贵妃的纪氏,也十分宠爱陛下,可皇位只有一个,其余的皇子亦虎视眈眈,各显神通,不甘皇位落入他人手中。
如此虎狼环伺的情况下,有一个得力的母族便显得尤其重要,所以纪国舅在陛下的成长过程中和登基的血腥之路上都有身影,算是他的护航人。
血浓于水,又有如此情分,这也是纪氏鼎盛,贵妃先前敢如此行事的底气之一。
而且纪国舅在陛下登基时便辞去了在朝中的正职,只领虚职,这一做法受不少人暗中称赞,陛下更不会看不出原因,所以对纪家也多有优待,总体而言,他和纪氏的地位不但不曾受到动摇,还在皇恩下蒸蒸日上。
但今年年初,安置京郊流民之事里,桑青筠在御前又隐约听到陛下与纪国舅议事,闹得不太愉快。
似是国库拨下去安置难民的银子遭到了层层盘剥,陛下的亲信暗中寻访,查到了纪氏的影子。
也正是从这时候起,陛下对纪氏生出不满,对纪嫔开始冷落。
桑青筠出身民间,入宫后便是宫女,接触朝政的渠道只有道听途说。
一直到了御前,知道的消息才多了些。
但她也知道前朝后宫息息相关,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就像纪嫔先前的得宠,有多少是因为纪氏在背后,她的失宠,又有多少是因为纪氏?
陛下虽念着对纪氏的旧情,到底不曾在明面上做什么,可他心念稍动便能让纪嫔方寸大乱,频频出错,可见所谓恩宠、家世、煊赫的过往,看似牢固,实则都在陛下一念之间。
以前桑青筠刚入宫的时候不懂为何祖宗规定选秀要□□间女和官家女各半,因为在她眼中,只能看到民女入宫处境艰难,不比官家女自小养尊处优、见多识广,又没有官家门路做靠山,在后宫中没有优势之人,往往落得个惨淡收场。
但如今她倒是明悟了几分,没有背景之人相处起来简单,不必思量她背后的势力。
就像她,民女出身,无甚背景,陛下这么宠着她,有没有因为这方面的原因?
桑青筠不知道。
他待她的好,总让人觉得是一场梦境。
堂堂天子,天命所归,却肯听她说些细碎的小事,听她那些于帝王位置上并无道理的道理,待她百般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