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准备回深市了。(3/3)
成就感,心满意足和老公孩子回婆家去了。
回到林家以后,林南江是怎么跟父母沟通的,柳素琴没有插手,她知道结果是好的。
林父林母正忙着纠结着小儿子是跟他们去深市学开车,还是就在老家县里找个地方报名,也顾不上计较亲家母要去深市带孩子这点小事了。
林父林母确实很有边界感,老三主动帮他弟找门路学手艺已经很难得了,他们也不想让小儿子去深市给小夫妻添乱,在县里学开车找工作就不错,以后攒点钱,老四买辆面包车自己拉客,那可真是赚大发了,绝对能盖栋比村长家还豪华的房子。
说不定还有富裕,也去县里市里买个房子什么的,老三私下告诉他们,城里房子比乡下值钱,他有个朋友在深市买的房子,三年时间涨了好几千,比别人打工赚得还多。
等他们老家发展起来,房子也跟着水涨船高,有余钱买上一套,以后可就躺着收租了。
老三在外面见过世面,又是做生意当老板的人,他说的指定错不了!
说实话,三儿子在深市买楼房,林父林母看不到摸不着的,更没想过背井离乡跟着去住,高兴高兴也就过去了,没什么代入感,但说起其他几个儿子去县里买房,老两口瞬间就不困了,以后地里没活了,就进城享受生活去,老大老二老四家轮流来,想住多久住多久,那日子才美呢,村里老头老太太们得羡慕死。
他们想的很好,小富即安,儿女们在一起热热闹闹,但老四林南河作为年轻人,更希望去大城市闯一闯。
是的,林南江的弟弟叫林南河,上面的老大老二则是林南海和林南湖。
柳素琴刚跟他刚恋爱那会儿,知道他们兄弟几个的名字还在感慨呢,林父林母幸好只有四个儿子,不然按照他们起名的规律,老五岂不是叫林南池,或者林南塘?知道含义的人不得笑死啊。
不过这就是题外话了。
林南河也想去深市,林父林母不愿意,老两口说不通小儿子,就把几个儿女叫回来一起做思想工作,就这么开了好几轮家庭会议,终于在柳素琴他们回深市之前达成了统一意见。
出发的前一天,也就是正月初六,林南河特意找到林南江和柳素琴,正式传达了他就在县里学车的决定。
柳素琴笑道,“这样也不错,以后就在县里找工作,跟父母兄弟离得近,还能互相帮衬。
不说别的,你这个年纪也该考虑找对象啦,爸妈在家里还能尽早帮你张罗呢。
”
陪着老四一起过来的林母闻言像是找到了知己,连连附和,“我也是这么说的,他都二十了,等培训完找到正式工作,我就找人帮他相看起来,早点遇到合心意的女孩,处个一年半载,正好结婚!要是跟和你们去深市,又要培训,又要找工作,对象这事得耽误到什么时候?”
林南河被她俩说的有点脸红,挠了挠头,才认真的看着柳素琴和林南江,“谢谢三哥三嫂,你们借我学车的钱,我工作以后会努力赚钱还给你们的。
”
柳素琴坚持要让她弟借钱学车,就是为了给林南江打个样。
他们如今有了些能力,可以帮助家里的兄弟姐妹一起努力上进,但这钱说到底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有需要可以借钱应急,却不能白给。
亲人之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要是对方借钱不还,趁着损失不大早点划清关系也不错,但不良风气的口子绝对不能开。
她娘家不行,林南江这边同样如此。
林南江果然没让她失望,小叔子的态度同样让她满意,柳素琴脸上的笑容也越发亲切,客气道,“还钱的事不用着急,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学车练车,早日考到驾照出来找工作,毕竟四弟你这么机灵又肯吃苦,以后有得是赚钱的时候,我们以后说不定以后还要沾你的光呢。
”
毫不吝啬的夸了小叔子一通,柳素琴又关心了下在县里考驾照的情况,有没有熟人什么的。
“二姐夫有个亲戚就在县里搞运输,手底下有几个司机,他自己也会亲自跑跑车。
姐夫已经打过招呼,过完年那个亲戚会帮忙介绍教练给我认识。
”
“那就好,你以后更有着落了。
”柳素琴一边点头一边感慨,难怪老林家集体出动都要劝老四留在老家,身边还有这人脉,不说跟着吃香喝辣,至少老四的保底工作有了。
司机这行业,经验越足越吃香,只要能有份工作入行,以后就不愁饭吃。
林南河之前闹着去大城市见世面,但这些天既然已经想通,他也不会得了便宜还卖乖,正式向三哥三嫂道过谢,送上欠条,林南河就高兴的出去找小伙伴吹牛了。
不出意外的话,他会是村里第一个司机,怎么不算出人头地呢?
林母没跟小儿子一起离开,留下来帮老三两口子收拾行李,细细叮嘱了许多出门在外的注意事项,末了又满眼慈爱的抱着孙女,“芳芳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当爷爷奶奶都没怎么尽过心,说实话,心里很过意不去,直到老三说过完年芳芳外婆也去深市照顾她,我这颗心才真正踏实起来,有外婆的照顾和疼爱,我们芳芳肯定会白白嫩嫩、健健康康的长大,你俩也能安心做生意。
”
柳素琴知道,婆婆这是投桃报李来了,他们对老四的关照两老都知道,同样的也不会介意她把娘家妈接去深市,甚至特意赶在离开前正式表态,给他们一颗定心丸。
虽说林母表不表态,她并不在意,但公婆表现得足够善解人意,总归是好事,柳素琴当即也配合婆婆说了些体己话,最后更是亲亲热热的起身送林母出门。
老林家过年这些天忙着开大会,老柳家也差不多,钱菊香成功做通了几个儿子儿媳的思想工作,正式出发南下这天,几个儿子还争着抢着要送老母亲去坐火车。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柳素琴他们回深市的行李,比想象中多得多,兄弟姐妹们得了从大城市带来的礼物,这些天也在家里摩拳擦掌,收拾了好多自家的特产塞过来,热情的让人无法拒绝。
毕竟,大家送的都是腊肉兔肉土鸡土鸭的,在外面花钱都不好买的东西,这让他们如何说不?
当然是哭着收下大家沉甸甸的心意了。
就这样,他们在家过了个年,行李非但没减负,反而比来时更沉了。
还好林南江机灵,上回就留了司机的电话,一看到这些包裹,立刻去村口打电话约定包车。
司机还想歇几天再出来拉客的,一听老板加钱,当时就精神了,一大早乐颠颠赶过来,接到柳素琴几人,又绕路去杨桥村接整装待发的柳母。
只是去火车站可以蹭现成的面包车,送完人回来还是要自己掏钱买票的,林南江和林全生因此都拒绝了家里人去火车站相送的提议。
到了柳母这边,她毕竟是第一次出远门,年纪也不小了,家里人不亲眼看着无法安心,最后便让柳父跟着上了车。
柳父半年后也要来这一遭,提前跟着来火车站熟悉环境也是好的。
不过车子到了火车站,林南江多付给司机几块钱,让对方临时跑一趟客运站。
柳父所谓的熟悉环境,就只是下车看一眼火车站的大门,连车站都没进,就被直接送去等回村的客车了。
目送面包车驶离,林南江送了口气,凑到媳妇耳边小声吐槽,“老丈人从没来过县里,你们还敢让他一个人来送丈母娘,就不怕他直接迷路吗?”
柳素琴心想她也是在车上才知道这事的,不过还是笑着给他擦擦汗,“老公辛苦了,多亏你问了一嘴,才能及时把我爸送去客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