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不一样的曹孟德(1/3)
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春秋时郑地也,为陈所侵,故曰陈留,战国时魏惠王都大梁,即其地也。
秦始皇一统中国后,废分封,置郡县,设立了陈留县,属三川郡治所在今开封陈留镇。
汉高祖刘邦在西进灭秦的途中曾攻占陈留。
武帝元狩中分河南郡置陈留郡,逮至兴平中,董卓暴乱天下,魏武乃自此兴兵倡义。
若以今天的行政区划而论,相当于今河南东至民权、宁陵,西至开封县、尉氏(weishì),北至延津、长垣,南至杞县、睢县之间的地区。
其后,郡治屡有变更,但均未出今开封市境。
隋初废。
陈留,自西汉开始,先后作过700余年的郡国之城,而作为县治更达两千余年之久。
陈留,春秋时为留邑,先属郑国,后被陈国所得,故有其名。
战国时陈留属魏地,秦灭魏后设置陈留县。
汉承秦制,仍置陈留县。
陈留地理位置的重要,在秦末业已显现。
汉高祖刘邦起兵伐秦时,他的谋士郦食其就说,"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八达之郊也。
"在楚汉相争之际,陈留更被视为战略要地,双方在此曾反复争夺。
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移济川郡治于陈留县,故改名为陈留郡,归属兖州。
陈留郡辖陈留、小黄、成安、宁陵、雍丘、酸枣、东昏、襄邑、外黄、封丘、尉氏、长垣、平丘、济阳、浚仪等17县,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省民权县、宁陵县以西,开封市、尉氏县以东,延津县、长垣县以南,杞县、睢县以北之地,涵盖了梁国原有的大部分辖境。
西汉中后期的陈留,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尽属膏腴之地,又有夏代老丘、战国大梁等历史故都相衬托,城市发展迅速。
清宣统《陈留县志》载,"陈留既大郡,而首邑为名都,实封爵衣冠、人才礼乐之所聚,盖极盛矣。
"相传陈留郡内有汉元狩元年所建皇帝行宫。
说明自西汉中期起,陈留已经发展成为中原地区的名城大邑。
东汉前期,陈留郡设置如旧,辖县略有递减。
东汉后期,复于陈留郡设陈留国。
不过东汉及其之后的封国,无论是皇姓王还是异姓王,仅仅是食邑而已,不再有什么行政权力。
由于郡守掌握着军政大权,所以汉末曹操起兵陈留,讨伐董卓,得到了郡守张邈的大力支持。
先由董卓挟持、后有曹操挟持的汉献帝,即位前就曾经做过陈留国王。
三国时曹操之子曹植,也曾被曹丕贬黜而做陈留王。
西晋设置陈留国依旧。
景明六年(265年),废陈留县入小黄县(小黄县于西汉初设置)。
是年十二月,魏帝曹奂禅位于晋武帝司马炎,司马炎封曹奂为陈留王,割小黄浚仪、封丘酸枣、济阳长垣、雍丘、尉氏、襄邑、外黄等10县,邑3万户属之。
曹奂传四世而绝。
由于此间的陈留县已并入小黄县,故陈留国治迁移至西北相距不远的小黄城。
曾经是郡治、县治所在地的陈留故城,相继存在了387年之后或于此时废弃。
东晋太兴二年(319年),撤销陈留国,从此陈留国称谓也成为历史。
这些都是留存在孙定的记忆中的故事,那个时候,为了了解这个时段的故事,曾经在936搜搜百科学习过很多汉末这个时代的历史知识。
谁知道,这些东西,如今都用到了。
孙定在陈留南门徘徊不前,城头上的士兵是看在眼里,早有人去寻找这一日的巡防使。
而这一日的巡防使正是折冲校尉典韦。
典韦脾气暴躁,听到有人在城下窥探,哪里来得及细想,带着数十从人,向着南门外奔去。
而那报信的,见到典韦不等自己话说完,就火急火燎地冲了出去,暗道不好,就急吼吼地向着太守府奔去。
此事已是夜间,曹操刚刚睡下,就见到许褚、夏侯惇火急火燎地奔了进来。
曹操问道:“你二人何故如此惊慌?莫非有贼攻打陈留不成?”
夏侯惇道:“攻打是没有人攻打,可是,典韦这厮听闻有人在窥探城池,就带着数人奔出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