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又把吕布给招出来了(2/3)
实是吃了大亏的。
由于李儒的计策,导致了董卓的不败而败。
说实话,也就是董卓这人不聪明,这要是放在杨琮身上,司隶州光占一个洛阳有什么用?那还不得把边上的河东、河内给占全了?
光占一个洛阳,西凉军没有战略纵深,只要战争一起,河北之地的军队,可以直接从河内郡就达到洛阳的城下,再配合虎牢关外的诸侯,对着洛阳城进行施压。
这样的战事对于董卓军来说是相当不利的,也就让董卓有了萌生退却的心思。
而把司隶州给彻底占全了,河内太守王匡,他敢动吗?他有这个胆子动吗?王匡手底下一个韩浩,一个杨奉,一个徐晃。
韩浩是治理政务的高手,对于军事一窍不通。
杨奉最开始也只是山贼,真正能够行军打仗的,应该是徐晃徐公明,可这么有本事的人,王匡敢用吗?
另一个就是韩馥,手底下又有沮授,又有张合,朝廷亲封的冀州牧,就因为自己是袁氏的门客,所以把冀州牧给交给了袁绍这个勃海太守。
以至于最后死在了厕所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至于董卓,同时期的人对他的评价没有一个好的。
荀彧:卓暴虐已甚,必以乱终,无能为也。
荀攸:董卓骄忍无亲,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
董卓对蔡邕有知遇之恩,可蔡邕却认为:董公性刚而遂非,终难济也。
而谋诛董卓的最大功臣,司徒王允眼中的董卓是这样的:卓,国之大贼,杀主残臣,天地所不佑,人神所同疾。
东吴大帝孙权:天降丧乱,皇纲失叙,逆臣乘衅,劫夺国柄,始於董卓,终於曹操,穷凶极恶,以覆四海,至令九州幅裂,普天无统,民神痛怨,靡所戾止。
而史书《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也说: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
没办法,史书一直都是胜利者所写的,对于董卓这个失败者,他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呗。
贾诩其实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可董卓执政的时候就基本没怎么用过他。
动卓从来就没有信任过贾诩这个人,董卓信任的只有自己的女婿李儒。
其实,李儒的能力是不如贾诩的。
贾诩看到的李儒不一定看得到,李儒看得到的,贾诩肯定看到了,只是从来不去说破罢了。
李儒所在意的,那是眼前的利益,而贾诩所看到的,则是对国家统一的规划。
历史上的贾诩在投降曹老板之后,也是一言不发,不是他不想出主意,而是曹老板手底下的谋士太多了。
荀彧、荀攸、程昱、刘晔、郭嘉、司马懿,这六个人当中,任何一个给到刘备手里,刘备势力早就腾飞了。
早期的刘备,就凭着简雍这样一个半吊子,硬是和曹操周旋了大半辈子,直到有了糜竺之后,刘备才看到了腾飞的希望。
刘备军真正腾飞的时候,刘备到了新野开始,如果不是司马徽这个人,刘备连腾飞的机会都看不到。
是有了司马徽,才有了新野收徐庶,南阳三请诸葛亮,后世耳熟能详的,传世故事。
说实话,杨琮难道不想自己称王当主公吗?不想当主公,这是不可能的。
现在有董卓压着,以后自己的这些战友有可能都是曹老板的手下,与曹老板这个人,杨琮的看法就是,想要入曹老板的法眼,就要把他给打痛,只有这样,才能让曹老板在心里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要不然一天到晚划水,曹某人知道你是谁,又怎么会重用你呢?东汉末年不是打打杀杀,东汉末年是人情世故。
除非是像孙定和杨琮这样的挂比,你的武将我不一定要,因为我有比你更好的。
说实话,杨琮也好,陈琦也好,他们对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谋士,那是相当推崇的。
毕竟那个时候的谋士都是会武功的。
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谋士基本上会上很多。
东吴大都督周瑜,按理说他也是一个文士,可他佩剑。
周瑜和诸葛亮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