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惊闻噩耗(3/3)
名臣要多得多,名将易得但名臣难求。
毕竟自己召了这么多人,名臣只有六个,名将却是有十二人。
正想着,姜尚忽然说道:“主公,董太师非良主也,请主公早做打算。
”
杨琮叹道:“这个难道我不知道吗?在下出身于弘农杨氏的庶出分支,长久以来一直受到嫡子杨修等人的轻视。
然而,正是在我倍感孤立无援之际,太师董卓识得我这位不起眼的小人物,提拔我成为他非传统军师团队的一员。
尽管董卓的行事风格狂暴无常,杀人如麻,被外界普遍视作残暴的领袖,但他却给予了我难以忘却的知遇之恩。
人心都是肉长的,谁又能无情无义呢?尤其是太师还将孙女托付给我,这份信任之重,无疑是我人生中的巨大荣誉。
虽然我并非才华横溢之辈,但太师仍然任命我为云中太守,命我守护北疆,抵御匈奴的侵略,以便他能专心致力于中原的诸侯之战。
在我看来,太师董卓的所作所为都有其正当之处,哪怕外界认为他的决策有所谬误。
反之,那些与太师为敌的人,即便他们自认为正义之师,但以我的视角来看,其行径亦不过是谬误之举。
”
你听听,这说的是人话吗?你都知道你上司董卓犯了那么大的错误,你不想着提醒他,反而听之任之,让他越走越远,这做的是人事?
姜尚听到杨琮如此说,不由得叹一口气道:“主公,如今看来,你的祖翁不是良主,毕竟祸乱天下的人,人人得而诛之。
主公,为主公的人应当明事理,可我现在看不到。
”
杨琮道:“你姜飞熊动心忍性,观察风云,能等待时机,修德振武,以求兴邦。
更何况你曾经修过《六韬》,知兵之名天下无人不知。
可毕竟董卓对我有知遇之恩,虽然我也知道董卓不是良主,但人不能不知义,若人不知礼仪,和牲畜有什么区别?”
姜尚道:“你那祖翁不就是如此。
名为汉朝太师,行得却是窃国之事。
如此与牲畜又有什么区别呢?”
杨琮拍了拍姜尚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往往人的眼睛看到的东西,并不是真实的。
我祖翁如此自污,其实并不是他心中的本意。
可是天下这么多的诸侯眼睛都看着呢。
你看,当初何进身死,是祖翁接替了他的职位,那些诸侯有哪一个不觊觎这无上的权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故意栽赃、陷害是常有的事,倒不如自污,让人猜不透其中的干系。
”
姜尚皱眉,道:“自污?你觉得董太师是在自污?”
张良道:“主公,你说这话,你自己信吗?你莫不是把我等谋士当成了傻子不成?”
杨琮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对我来说,董卓便是我的伯乐。
当然,有些事我可以说,做却是两码事。
”
张良道:“主公,成大事者不恤小耻,立大功者不拘小谅……”
杨琮道:“然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小不忍则乱大谋也。
”
姜尚道:“话虽如此,但……诸事皆忌惮,则不能成大事。
”
杨琮又道:“可我军现在兵不过六千,如何与中原争锋?孤既然让贾文和处置中原诸事,便不会再去过问。
须知,政出多门,实乃大忌。
我既然让贾诩总督并州事,成败皆由他,孤不过问。
”
李牧道:“可一旦如此,贾诩之名,中原皆知。
倘若造反,只怕……”
杨琮道:“李牧,你要做奸佞么?文和虽然做事伤天和,那也是对敌人,对我国中无有如此行事的。
更何况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孤既然选择了贾文和做我军大都督,并把中原之事完全托付于他,自然是相信与他的。
若当初大秦攻赵时,可惜赵幽缪王不会用人,又宠信郭开那等佞臣,以致阁下被屈杀。
可如今孤不曾害你,你却欲学郭开行不义之事,你当真让孤失望啊。
”
喜欢逃生三国请大家收藏:()逃生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