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生擒龚都刘辟(1/3)
谯县那个时候属于鲁汝南郡,原本的太守孔伷,字公绪,兖州陈留人。
在董卓执政期间,受到周毖推荐,出任豫州刺史。
这个人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能力,最初的时候为名士符融所举荐,在陈留太守冯岱手下做一个上计吏。
那什么是上计吏呢?据后世千度百科上记载,上计是指战国时一种吏员的名称。
秦、汉时称地方官年终向国家汇报情况为上计。
出自《中国官制大辞典》。
战国各诸侯国的臣僚,岁末将赋税收入情况书于木券,送交国君。
汉的县令(或县长)将本县户口、垦田、钱谷出入数字,编成计簿(报告书),呈交郡国。
郡守或国相汇编本郡(国)情况,上计于丞相。
州刺史设后,每年奏报所察情况,亦称上计。
西汉时,县令(长)、丞、尉须亲身赴郡上计,郡(国)由郡丞(长史)进京上计,刺史亦须亲身上计。
东汉时县令(长)可派县丞、郡(国)可派较高级掾史、刺史可派属吏代行。
郡国汇报本应归司徒考核,其实均归尚书。
入京上计者称“上计吏”,简称“计吏”。
而孔伷最初就是做这个的。
后来受到周毖的推崇,向董卓举荐,成为了豫州刺史。
后来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这个孔伷也是其中之一。
说实话,孙定是真看不起他。
这个家伙屁本事没有,结果还去主动招惹董卓那样的大人物,据说后来是被李傕攻灭。
李傕是谁?那可是董卓麾下第一号大将。
不然,董卓灭亡后,为什么是李傕做了大头领?
要知道,董卓手下有能耐的人真的很多。
张绣、徐荣都是可以统领一军的。
可为什么最终的大头领是李傕呢?
那是因为张绣、徐荣都不是董卓治下的核心人物。
董卓治下的核心人物,其实是李傕、郭汜、胡轸、李儒、牛辅、董旻。
贾诩、徐荣、张绣、张济如今都并入到了并州,在杨琮麾下。
而马腾、韩遂从来都看不起这几个,想让他们两个听命,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想当初王允设计了美人计和离间计,挑唆了吕布和董卓,最终让吕布刺杀了董卓。
也让等着这个权倾一时的关西汉子,化为了关中的一抔黄土。
但王允千不该万不该,在自己手下没有兵权的时候,急于求成,不肯放过李傕、郭汜几个人,更是把大儒蔡邕给杀了,最终导致了被乱兵所杀。
如今的汝南太守,则是前许县太守满宠满伯宁。
这个家伙是一个酷吏,与当时曹操治下另一个酷吏毛玠齐名。
任许县县令的时候,曾经打死过人。
而且这个人六亲不认,孙定可不想落在他的手里。
可是没有办法,自己出任谯县令尹,满伯宁是肯定绕不开的。
孙定带着三千突骑兵,刚刚过了汝南郡,就有斥候来报:有一枝军马,打着黄巾旗号,大约有七八千人,向着汝南进攻。
对于好战分子来说,孙定现在是最开心的。
不就是冲锋陷阵吗?这有啥呀?不过是七八千步兵而已,还是食不果腹,衣衫褴褛的杂牌军,消灭他们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儿?不过是让自己功劳簿上添一笔记录而已。
谁料到荀攸却说道:“公子,您现在的身份是一县令尹,主要责任是治理地方,而不是外出领兵打仗。
”
孙定道:“打仗你不行,治国我不行,什么人做什么事。
地方的治理交给你荀公达,军队的训练交给他荀文若,我只带领本部三千人马,巡视本县周边。
若发现有山寇流贼,本将军也可以及时将其消灭,将一切有可能对本县造成的破坏消灭在萌芽状态。
”
可能孙定就是一个乌鸦嘴,那嘴如同开了光一般,说啥就是啥,这不,黄巾余孽龚都、刘辟打算打下汝南,然后向刘备献礼。
可还没等到刘备,先等到了张飞这个莽汉。
张飞怎么来到这里?原来,曹操在徐州击败刘备,以至于刘、关、张三人失散。
若非是徐晃(本书张辽是杨琮的部下,不在曹操手里)劝谏,定然是要与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