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赴任(2/3)
贵州毕节)直驱益州郡。
他亲率西路军主力由安上(今四川屏山)向越巂,击杀高定元,接着渡泸水(今金沙江),进入益州郡。
这时雍闿被部下杀死,孟获代雍闿为主。
诸葛亮用马谡“攻心为上”的建议,连败孟获,“七擒七纵”,孟获心服投降。
不久,三路大军在滇池会合,南中4郡:越巂、牂柯、永昌、益州便完全平定。
诸葛亮平定南中后,改南中4郡为越巂、建宁、永昌、云南、牂柯、兴古6郡。
对南中实行羁绊政策,选派熟悉南中情况的得力官吏任郡守。
任用本地和少数民族首领为地方官吏,任孟获为蜀汉的御史中丞,民族关系有所改善,南中的局势逐步稳定下来。
南中的稳定不仅消除了蜀国后顾之忧,还成为蜀国比较富庶的后方,为蜀国与曹魏的斗争,提供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陈琦既然被任命为南中牧,他的决策会让彝民走向变得扑朔迷离,但具体如何,谁也不知道。
彝民对汉人作为地方官员十分的反感,所以,陈琦到了南中,并没有立即着手治理地方,而是出榜安民。
有些很早就在这里定居的汉人中,有识字的,在榜文下读了起来:
钦天奉国,大汉南中牧钧令:
余奉天子令旨,奉守南中。
然南中多彝民。
彝民者,中华之少数民族也。
大汉非惟汉族之民,亦有越、彝、苗、白、蒙、疆之族民,此亦大汉之子民哉。
然,大汉自立国始,民族之争由是不绝。
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民族问题将长期存在。
南中的建设是汉、彝共同繁荣兴旺的过程,两个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将继续存在。
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只有在解决整个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才能逐步解决,现阶段的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南中的共同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
以上问题不是一个人可以解决的,必须要得到彝民的认可。
余窃以为,以彝治彝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地方的问题。
故,望南中各部酋长,见榜之日起,速到州牧府议事,共商地方维稳的大方向,大策略。
时孟族首领孟郊,孟获之父,闻听便要去益州,当时的益州就是后来的建宁。
妻子祝踏岚阻止道:“不可,汉人狡诈,不可轻信,你是部族领袖,怎么轻涉险地?不如让获儿代替你前往益州,以探究竟。
”
孟郊道:“若是获儿前往,我却不是很放心,毕竟获儿他为人鲁莽,恐他惹出祸来。
”
祝踏岚之弟祝安道:“姐夫,要不我陪着去吧。
”
孟郊道:“若是你肯陪着去,我却是再放心不过。
你为人沉稳,获儿平素也肯听你的,如此,我也可以放心了。
”
雍闿之父雍定也得了陈琦钧令,不过他却假作不知,并不以为意。
有人告知陈琦过往,雍定道:“不过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崽子,要我在他手下过活,没得辱没了我永昌人的脸面。
”
不数日,孟获、祝安皆到益州郡,却见郡守府门前立着四个军汉,皆八尺身材,虎背熊腰之辈。
当先两人,正是陈府家将,后来的陈琦之妻程雒的兄长程通、程援二人。
孟获见猎心喜,他没有什么爱好,就喜欢和人斗殴干架,但输赢自若,也不耍诈。
因此深得族民信任。
如今见了程通、程援,便要撸袖子上前去打架、幸亏被祝安一把拽住,低声道:“你当这里是什么地方?你是你可以撒野的?早知道。
必然不会让你来。
”孟获唯唯诺诺,不敢争执。
陈琦道:“永昌太守何在?”一连问了数遍,无人回答,陈琦道:“永昌太守如何不在?”早有当日宣令者回道:“永昌太守是什邡侯雍齿之后雍定,他以主公年幼为主,不肯服召。
”
陈琦笑道:“当年什邡侯雍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