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刘焉来攻(2/3)
从?时任巴中郡吏的黄权道:“主公,归途已绝。
我军之粮尚不足二三日,益州至成都半月之途,陈琦军是骑兵,来去自如,转瞬及至,须臾可去,我军皆是步卒,陈琦军只消在越巂设寨,囤积粮草,他们的骑兵就可以四处出击,消耗我军的兵力。
我军却鞭长莫及,徒呼奈何。
臣下觉得,反正如今我军势力已绝,不若干脆就地向着陈琦军投降,或许还能够有一条活路也未可知。
”
刘焉看向刘璝、杨怀、张任、张松、王甫、王累六人,问道:“你们的意见呢?”
张任道:“我西蜀有战死的将军,没有投敌的降卒,我不降!”
杨怀道:“臣附议!”
张松道:“主公,若是我军有粮,我军自可不降,可我军如今粮草不丰,若无法筹得粮草,我军不消陈琦军来攻,已自先乱了阵脚。
到时候,将令无用,我等凡为掣肘,那时遗祸无穷,不如早做打算。
降与不降,在主公一念之间耳。
”
刘璝道:“主公,张主簿所言极是,末将附议!”
王甫、王累皆沉默不语。
刘焉看了半晌,道:“孤不能为一己之私,陷数万士兵于饥饿之中,投降非我所愿,而致全军无粮可食,亦非我所愿,然而权衡利弊,惟有投降一途,或有一线生机,黄权、刘璝,你二人去宣令,全军反穿号衣,弃兵刃于道左,全卒乞降!至于杨怀、张任,你二人随我多年,也是我部老臣,此次败北,非你们之过,所以,你们去吧。
我不怪罪你们。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任、杨怀跪倒于地,双眼垂泪,看着刘焉决绝的身影,久久不肯离去。
益州郡城头,蒯良看着刘焉道:“刘君郎?如今你既已败北?是退走抑或是投顺,可有主意么?”
刘焉呆立半晌,方才用苍老的声音道:“君郎愿降!”
蒯良道:“刘君郎,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你我都是大汉属官,你若有话,只消知会一声,我家主公看在同州为官的份上,自会护佑你周全无忧。
可你却选了一条最下乘的道路,实在是不应该啊。
”
刘焉只是不语,毕竟自己这一方是战败者,既然败了就要认。
有错就要认,知错就改。
挨打要立正,敢作敢当,出来混,有错就要认,挨打要立正。
蒯良见刘焉不说话,知道有时候不能逼得太过,因此也不再过于紧迫。
而是停下看刘焉的举动。
不得不说,这一次,刘焉做出了最正确的决定。
后来,刘璋击败刘备的入侵后,这样说道:“父亲这一辈子做过最正确的决定就是成为陈琦所部。
我是守成之人,守成有余而攻取不足,如今董卓在于天水,虎视西川,若无强援,必为其他诸侯吞并。
”
再之后,陈琦军协助刘璋守住了西川,改西川为益州,改益州郡为建宁郡。
但这些都是后话,这里暂且不表。
陈琦回军,正好被蒯良接着,陈琦看向刘焉,道:“刘君郎,某不曾与你为敌,你如何却要攻伐我军?莫非是受人蛊惑?”
刘焉道:“是老夫小看主公了,主公雄才伟略,又岂是我这样的凡夫俗子所能匹敌的?”
好话谁都爱听,刘焉这样说话,陈琦自然十分受用。
但是陈琦也知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因此,陈琦也不说破,只是打着马虎眼,假意哈哈,希图蒙混过关。
但刘焉道底人老成精,陈琦的这些小动作,他倒也是一清二楚的。
可形势比人强,自己攻击陈琦在先,如今陈琦说些重话,倒也无可厚非不是。
陈琦道:“刘焉,刘君郎,我呢也不想和你为敌,只希望你守住成都,提防董卓南侵。
只要你能守住成都,你的事某便不闻不问,如何?
当然,如果你守住了成都之余,还能收复东川诸郡,本官便表你为益州牧。
不过,一切,都要看你的表现,现在即便说的天花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