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雨夜(1/3)
阳泰在中江省西北边,和汉阳是一东一西,怪不得老祁让他们早点出发,车这一开就开出去近五百公里,快半个省了。
从早上到下午,又经过山路十八弯的盘山公路,整整开了七个小时,电话信号时有时无,中间乔苏好不容打出去一个,响了两声又断了,下午时,他们勉强才到阳泰山临时建设的勘探指挥站。
下车的杨远鹏腰酸背痛的,差点吐了,乔苏头倒是不晕,但他已经魂飞太空…
完了完了,这么远,这下别说学校了,连汉阳都隔着山一重水一重了…!
一行学生还有另外四个,还没歇口气,就有人招呼着说领导要开会。
“哎呦我去,连口水也不给喝啊。
”
老祁整理着地中海的发型,在后面拍他:“你以为你来当少爷的啊!快点跟上!”
负责这次整个矿区勘查项目的领导叫魏文隆,是京州地质调查院的地质矿产室的负责人,大家都叫他魏队长。
“…阳泰矿区,之前已经有调查队三次上山勘查了,为什么没有成功,我们这里要进行反思,总结经验…中江省的铁矿资源稀缺,通常矿体规模小,品位也低,而我们中江对铁矿石的需求量非常大,依赖进口,已探明的岳旗铁矿,近两年也因为资源枯竭而不得不关闭…”
“所以——!这次矿产勘探,对我们来说是迫在眉睫的,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我们的专家已经通过化学勘探,确定了方向,大家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再加把劲,争取圆满完成这份阳泰铁矿的勘探任务!”
魏文隆激昂的讲完,他不是地质专业出身,他原本是学工程的,从规划院调来地质院,不过做领导么,也不是非要什么都懂。
开完会,他叫来一个姓李的组长:“小李,这是祁老师,汉阳地质院这次的带队老师,他带的这批学生已经到了,你看看要他们帮忙做什么,你来安排。
”
被他叫小李的人说:“知道了,魏队长!”
老祁客气地给这个李组长让烟,李组长接了,说:“我们这次的任务分了两个队伍,调查队主要是负责寻找矿层,由魏队长直接负责,我们是绘制组,主要负责绘制阳泰山脉周围水文地质图的初稿,现在抽了不少人去调查队,人手不够,所以请你们来帮忙,我们的重点就是地表汇水面积,地下水涌水量,含水层和隔水层的状况…为以后铁矿开采安全生产和降低地质灾害做准备…”
领完任务,乔苏他们放下背包就跟着李组长去了。
李组长一路上给这群学生介绍着。
“阳泰这一带属胡西县管辖,曾经是个古矿区,古代开采过银矿,炼过铅…五十年代的时候也有几支调查队前后两次开展过矿床普查,但最后评估都是没有可开采的矿体存在…”
本来这里都被放弃了,但这回上头突然把阳泰矿区重新拿起来,是因为前段时间有京州地质院的专家在地表发现了少量铁矿体,也就是地质上常说的“铁帽”,是各种金属硫化物矿床在经历氧化和风化作用后在地表形成的帽状堆积物。
中江可是消耗铁矿石的大户,这一重大发现让阳泰矿区立刻被列为了全省金属矿区勘查的重点项目。
十几号人在山间林地忙碌着,那边杨远鹏在叫他:“乔苏,走了,你去干嘛啊!”
乔苏说:“啊,我上个厕所,马上来…!”
乔苏正举着手机找信号,可这山本来就偏,根本没信号,找了一圈,电话也打不出去,乔苏只好先把手机放回背包里,跟上大部队。
“阳泰矿区北高南低,沟谷侵蚀切割较为明显…主要地下水源补给在于降水,沿着沟流冲走,这些你们都学过吧?另外,这儿的岩层富水性比较弱……你们在绘制时要考虑裂隙水的充水因素…”
李组长大概跟他们说了一下负责部分的绘制要点,一下午都在山上,中江省最近经常下雨,山里雨后空气清新,泉水飞下,乔苏就像鱼儿放回了水里,那叫一个如鱼得水。
晚上的伙食就有些艰苦了,就一个白菜炖豆腐,每个人拿着不锈钢的饭盘打菜。
乔苏书包里装的有牛肉干,和杨远鹏一起配着饭吃。
老祁给他打眼色:“去,去…”
老祁本意是让乔苏去给那个李组长送点牛肉干,没想到乔苏一歇下来满脑子就在想给靳越群打电话的事儿,靳越群一会儿就要给他打电话了,他要是接不到,又跑了这么远,回头靳越群肯定得训死他…!
不仅训死他,说不定还会关他禁闭…!
想到这儿,乔苏“蹭”地一下站起来了,他已经很久没有被关禁闭了,这个良好记录必须保持住啊!
他走到李组长面前:“李组长,我一会儿想下山一趟,我能借一下队里的自行车吗?”
老祁端着茶缸一阵猛咳。
“下山?这儿下山远着呢,你下山干什么?”李组长看他长得白白嫩嫩的,像他女儿玩的洋娃娃,搞地质的哪个不是风吹雨淋晒的黢黑,乔苏刚才坐在那堆里,就跟一堆黑棋子里混了个白子儿一样。
“是不是刚来一天就吃不了苦了?现在这地质院的学生是怎么回事啊,都培养的是温室花朵啊,你们老师…”
“不是不是,李组长,他不是吃不了苦,他就是得和家里打个电话…他去了就上来。
”
“这来回三十多公里,一趟下山得两个小时,他怎么上来,明天还得去…”
“我能上来。
”
乔苏看了眼手表,已经快八点了,急得说:“不行了,我先下去了啊,我马上就上来!我借一下自行车!”
“诶,诶,你这学生,这大晚上的你…!”
李组长的呼喊落在身后,乔苏也顾不上了,背着书包骑上自行车就下山了。
骑了一个小时,还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