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被扬名了(2/3)
谢裒顿时得意道:“看看,说不过我就要走,你们说姜儿是不是乖巧可人,聪明伶俐。
”
屋子里谢裒的儿子儿媳们纷纷点头称是,谢鲲听到背后的话,差点没被门槛绊倒。
谢家向来是谢裒老大,姜儿老二,谁敢说不是。
以往的经验教训告诉他们,父亲说的姜儿好那就一定好。
如果敢说个不是轻则一顿臭骂,重则棍棒相加。
如果姜儿告谁的状,那一定是那个人错了。
管你有理没理,都得赔礼道歉,否则惹得姜儿一哭,定是一番鸡飞狗跳。
你还别辩驳,你越是辩解罚的越重。
也就是谢安还聪明一点,早就认清了形势,极力讨好他的侄女,才没被谢裒责骂过。
如此,谢家之中关于姜儿的只有好话,谢家私下里也逐渐形成了一条潜规则,凡是姜儿说的话都好,凡是姜儿做的事都对,凡是姜儿要的东西都给。
正是由于谢裒如此疼爱姜儿,姜儿才想出和叔公三叔不畏千里跋涉之苦去寻找仙师给疼爱她的爷爷治病。
谢裒叹了一口气:“唉,我的姜儿想死爷爷了,为了爷爷你受了太多苦了。
”
谢家子弟眼前顿时有只乌鸦飞过。
谢裒看着一屋不说话的谢家子弟,起就不打一处来,每一个有姜儿贴心的,大声喊道:“都杵在这干什么,看我什么时候死啊?还不快去帮你们二叔弄那个劳什子诗会,赶紧办完,好接姜儿回家。
”
一屋子人都纷纷起身行礼称是。
谢裒喊道:“还不快滚,看着你们就生气”,说完就拿起身边的枕头扔了出去,一屋子人瞬间消失无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时,屋内只有断断续续的呻吟声,“我的姜儿宝贝........”
不几日,江南四大家族中的王,袁,萧三大家族,还有其他小一点的门阀世家,名师大儒,王公贵族,和有名的才子佳人们皆收到谢家的一书字里行间充满着霸气的请柬。
“鲲不才,亦曾熟读诸子百家,遍览先贤文章,诵遍诗词歌赋。
然余观之自建安以来,诸子文章,诗词歌赋,皆如乡间农家之积肥,臭不可闻,再不现建安之盛世。
呜呼,斯人已逝,往者已矣。
然鲲自北方来,偶遇谢家遗落乡间一小子,听其吟诗作赋,犹如九天之惊雷,幽冥之鬼泣,惶惶然如钟鸣大闾直击己耳,直至心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亦。
世人皆日,蓬莱文章建安骨。
赋必提汉,诗必提建安。
自北来后,余以为,即建安先贤具健在,亦不过余家之一乡间小子。
然圣人有云‘独乐了不如众乐乐’,谢家上下,将扫榻以待各方贤者,一睹这古往今来第一诗赋,若有所得,岂不美哉!”
号称江南第一家族的王家院内,“哼,这谢家老二竟如此狂妄,竟然把建安七子都不放在眼里,不知得了几句什么乡间俚语,就可以称天下第一了,狂妄至极。
”说话的是王家当代家主,权倾朝野,号称‘王与马’共天下的当朝太保,大司空,侍中等众多称谓于一身的王导。
王导此时已年近六十,须发皆白,然多年执掌高位,一身威严气势让人不敢直视,眯着的两眼,不时发出睿智的精光。
“回禀父亲,是不是谢家老三谢安石又有大作出世,才邀的我等前去一观”说话的是王导的二子,王导有六子,然老大与老四皆早夭,成年在堂的有四个儿子。
堂内还有王导的侄子们。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