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3/3)
将《百家姓》《三字经》倒背如流了。
苏先生还会每天早上教苏白背一段书,并不长,但晚上一定会检查,背不下来就没饭吃。
苏白跟赵长卿诉苦,“有一回,娘娘在锅里炖着大鸡腿,香的阿白直流口水。
阿白就想着吃鸡腿啊吃鸡腿,结果,一不留神就忘了背书的事。
娘娘就自己把鸡腿吃了,连口汤都给阿白喝。
”
赵长卿哈哈大笑,苏白苦恼地,“后来,阿白再不敢忘记背书了。
”
赵长卿又递给他块点心,苏白摇头道,“姐姐,阿白一天只能吃一块点心,不能再吃了。
点心吃多了,会吃不下饭的。
”
还有苏白每天吃点心,一样有着严格的数量限制。
甭看苏白古怪精灵的,他多吃一口苏先生都能知道。
不过,说苏先生刻板吧,她又是极会过日子的一个人。
简单的屋子给苏先生一收拾就变得格外的雅致,最不起眼的花草都能点缀的恰到好处。
还有什么季节戴什么样的绢花,什么衣裳配什么样的首饰……她通通知道。
苏先生还有一双灵巧如意的手,她扎出的绢花,当真是比外头铺子卖的还精巧三分,活灵活现,连凌氏都爱不释手。
请了这样的一位先生,凌氏觉着赚大发的同时,很有良心的将苏先生母子二人的两菜一汤增加为三菜一汤,每天还有点心水果供应,又在一月一两银子之外添了母子两个的四季衣裳。
凌氏私下更是同赵长卿道,“苏先生这满身的本事就不必我多说了,你可得专心学,不求你能学成苏先生这样,学会一半咱们这银子就没白花。
”
赵长卿沉默半晌,道,“母亲,你野心当真不小哩。
”还学会一半……赵长卿觉着,她能学个皮毛,就可以出去猪鼻子插大葱——装象了。
“这没出息的。
”凌氏轻戳闺女额角一记,笑道,“急什么,又不是叫你一口气吃成个胖子。
你现在才五岁,学上十年,什么学不会呢?”
赵长卿知凌氏一意盼她成才,笑道,“知道啦,母亲就放心吧,我一定好好学。
我也喜欢苏先生。
”
苏先生的确是个让人不由自主心生喜欢的人,并不是因为她学识渊博,懂很多东西,而是因为苏先生是个很快乐的人。
她似乎没什么烦恼,偶尔还会以欺负小小谢白为乐。
赵长卿常想,苏先生有这样的容貌,这样的才华,又来自传说中的帝都。
她觉着,像苏先生这样的人,哪怕在她从未去过的帝都城肯定也是一流的人物吧。
可是,这样出色的一个女人,又是怎样的灾难让她千里辗转到了边城,孤伶伶的带着儿子艰难求生呢?
但,赵长卿从未见苏先生皱过一下眉毛,苏先生似乎永远心怀快乐,对生活充满希望。
一个快乐的人,没有人会不喜欢她。
倒是苏先生常劝赵长卿,“小小年纪,焉何满腹心事?来来来,教你煮茶如何?”
赵长卿道,“先生,是你自己想喝茶了吧。
”这也是苏先生的小伎俩,她常使唤苏白,譬如,“阿白,娘娘教你浇花啊。
”其实是她自己懒得浇了。
还有什么“阿白,娘娘教你打扇子。
”,其实是她热了,懒得自己打扇。
谢白常跟赵长卿诉苦,“娘娘总要我学打扇,这个还用学吗?我都学一夏天了!”
被赵长卿说中心事,苏先生并不羞愧,反是挑眉一笑,“莫得了便宜还卖乖,泡茶是通俗的说法,讲究的人都称为茶道,以往前朝多流行斗茶,现在的士大夫不讲究斗茶了。
不过,饮茶始终是件雅事,不可不会。
就是喝茶的姿势也多有讲究,不懂的人一盏茶咕咚咕咚如同牛饮,其实这有什么呢,每个人喝茶的方法都不同。
但是,士大夫与高门贵第的人是不会那样喝的,他们讲究优雅。
这个就要从小做起了。
”
于是,赵长卿只得乖乖的按照苏先生的话去煮茶给苏先生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