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2/3)
            
              
				拉了回来。
    
“好啦好啦,先不打扰徐教授了,我带时愿去看看那卷古籍的状态。
    ”
程烟说完就拉着姜时愿往一排排的书架后走,最终来到一处被压平放着撤潮纸的红木桌前。
    
她撸起袖子费了大劲将压在修复纸张上的一整块青石砖抬起放置到一旁,然后开了一旁的大灯让姜时愿观察状态。
    
姜时愿观察了一番看出了些端倪,但不确定。
    
“肉眼看不太出来,还是放显微镜下看看吧。
    ”
程烟随机将修复的古卷纸张捧起,找了合适的玻璃板替姜时愿调整好了显微镜。
    
徐斯年也没有再继续记录古籍的历史详情,也走了过来看看情况。
    
徐斯年若有所思道:“大概是得有一个星期了吧,古籍小组一直没找到症结。
    ”
怕姜时愿因为他这句话而感到有压力,徐斯年继续道:“组里很多有经验的老修复师都没找到问题,时愿就算没看出来也已经很厉害了。
    ”
姜时愿观察的认真,根本就没听到显微镜外的声音。
    
也不过是几分钟,她便下了定论。
    
“已经清洗的很干净了,没有化学试剂的残留,应该是别的方面出了问题。
    ”
姜时愿想起之前在电脑上查看的古籍修复前档案,又考虑到古籍修复的全过程,提出了个疑问,“你们有没有排查过撤潮的问题?”
一句话惊醒梦中人,程烟却不太敢相信问题会出现在最简单的步骤,但又隐隐担忧。
    
“应该不会吧,都是按照一样的步骤进行的修复,根据古籍不同损伤情况定制解决方案的,怎么会出现这样的......”
忽然想起了什么,程烟拍了拍脑袋懊悔不已,“但是衬纸没有做针对性区别,可能真的是水份迁移有问题。
    ”
听到程烟这句话,姜时愿明白了自己的推断是正确的。
    
“应该用了对于这卷古籍来说吸湿性过强的衬纸,导致水份迁移不均,所以修复后一段时间才会出现这些问题。
    ”
“天哪,我们真是糊涂了!果然旁观者清啊!等明天上了班我们就去测试衬纸问题。
    ”
程烟一想到整个团队都没有排查出是衬纸出了问题,就气的想撞墙。
    
她第一时间打开手机进了工作群,把这个消息发到了群里,没多长时间,群里就炸开了锅。
    
徐斯年虽然不太懂文物修复上的事情,但毕竟在博物馆做历史顾问,看到此时的场景也明白了姜时愿做了什么,目光便更是宠溺。
    
“看来时愿比我想象的还要聪明啊,把古籍组里有经验的老师傅们都比下去了。
    ”
一番夸奖让姜时愿连忙摆手,“只是碰巧想到了而已,并不是我有多厉害。
    ”
程烟的夸奖张口就来,“时愿啊,你就别自谦了,要我说凭你的水平,就算是进京城博物院也绰绰有余,那些什么吃白饭的老教授的位置也得让你坐。
    ”
太过犯浑的话惊得让姜时愿赶紧捂住了程烟的嘴,一脸歉意地看着徐斯年,“徐教授,她说胡话呢。
    ”
实在是开玩笑没分场合,要知道现在当场就坐着一位老教授。
    
程烟也已经意识过来,赶忙吐了吐舌头,“徐教授,我开玩笑呢,您可没吃白饭,您给我们博物馆做的贡献那可太多了!”
徐斯年笑得爽朗,“我可什么都没听见。
    ”
徐斯年看向姜时愿时,眼中又多了些对后辈的期望感,“像你这样的天分,不该埋没在一个私人工作室里。
    ”
徐斯年的话一下自己就戳中了姜时愿的内心,不知道为什么心底就开始泛起淡淡的苦涩。
    
“工作室也不错的,平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