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1/3)
姜时愿晚上回铃铛小筑后,给徐斯年挑选了一盒号的高杆古树普洱茶饼作为拜访礼物。
霍阑不喜烟酒,所以在茶水上较为讲究,家里就收藏了许多稀缺的陈年老茶。
姜时愿本想挑选一只清三代的粉彩瓷瓶作为礼物,却又觉得瓷瓶易碎且不容易包装,最后还是选择从霍阑的藏品茶中顺手一拿,送给他敬爱的外公。
姜时愿没有联系霍阑与他一同,而是先在朱雀街的一家咖啡店里与程烟碰了面,与她结伴前往徐斯年的花园别墅。
朱雀街是宛城历史悠久的古街,由于住在这里的人非富即贵,每天几乎都有各种张扬的跑车从别墅中驶出,这条街也成了宛城的一处网红景点,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几乎都人满为患。
相关负责局也派过人来管理过,但仍旧有不少人来这里拍照打卡,街巷的店铺也是越开越多,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徐斯年的花园别墅就是这条街上繁华处的其中一座。
虽然朱雀街已经成了闹市,但从外面看,别墅里面仍旧环境清幽,林木葱郁,透漏着古朴且年代十足的清贵感。
住在朱雀街的老本地人,往上数几代,基本都是达官显贵,或者有过抗战经历的英雄后代,神秘莫测只可远观。
徐斯年自然也不例外。
徐家是宛城有名的书香世家,徐斯年的父亲是民国时期有名的作家,上下三代都离不开书和艺两个字,徐斯年擅长历史研究,徐妃暄则学习昆曲在界内也颇有建树,只是结婚之后退了戏曲界,才渐渐淡出了视野。
两个人欣赏着朱雀街的人文气息,不知觉间就到达了花园别墅的门口。
从门口传呼后,佣人给开启了花园外的自动门。
徐教授从屋内走了出来,身上还戴着围裙,应该是还在准备饭菜中。
“两个小姑娘来的还挺早,我这饺子才刚包完。
”
姜时愿嘴甜道:“就是要早来呀,不然怎么帮您包饺子呀。
”
程烟连忙点头附和,“啊对对对,我们提早来帮徐教授一起准备晚饭。
”
姜时愿两人跟着徐斯年进了玄关,换上了客用的拖鞋后,就赶紧将上门礼拿了出来。
“我想徐教授应该也喜欢茶叶,这是珍藏了三十年的古树普洱陈茶,您有空闲的时候可以尝一尝。
”
徐教授连忙将礼袋接到了手里,嘴角的笑快要列到脖子根。
“时愿的礼物真是送到我心坎里了,快进来坐。
”
客厅的开间极大房顶做的是挑高设计,直接通到三楼那么高。
顶层天花板垂吊着着一盏巨大的巴洛克风格水晶吊灯,对面是一整面墙的落地法式长窗,让两人一进来就感觉时代复古感扑面而来。
程烟感慨道:“我以为徐教授家会像是霍园一样的中式装潢,没想到居然是欧式风啊。
”
徐斯年解释着:“我父亲早年间出国留洋,比较喜欢这样的风格,就一直沿袭了下来。
”
几个人在客厅里闲聊着,忽然听到有人敲了敲木框。
他们朝着声音的方向望去,便看见霍阑系着围裙倚靠在门框上,姿态慵懒,正一脸无奈的看着姜时愿。
“不愧是时愿挑的礼物,外公前些天让我拿一些送来,我都没舍得。
”
姜时愿极少见到这样的霍阑,虽然穿着质感柔滑的丝绸衬衫,西裤依旧熨帖笔直,却少了几分平时的清冷矜贵,多了些家居的烟火气。
那种感觉似乎叫做“人夫感”。
只是霍阑个子高大,围裙不太合身盖不住多少身材,似乎也是初入厨房,鼻尖还沾着些许的面粉,此时显得可爱又温顺。
她心里莫名地感觉此时的霍阑像只小狗,会摇尾巴会黏着她翻肚皮的小狗,不知怎么就捂嘴笑了起来。
霍阑感觉到莫名奇妙,也跟着发笑起来,“怎么?顺手人情顺得自己都觉得好笑了?”
姜时愿连忙回过神来,指了指鼻尖,“不小心沾到面粉了。
”
“是吗?”
霍阑眸子低垂,伸手擦了擦鼻尖,却没擦干净。
“擦掉了吗?”
姜时愿摇了摇头,从手提包里找出了一条丝质方巾,走进过去过去替他擦掉了鼻尖上的面粉。
“是包饺子的时候手不老实摸到了鼻子吧?”
温柔的声音像是毛茸茸的刷子一样,挠得霍阑的心痒痒。
程烟的表情生无可恋,“好啦好啦,我们还在呢,不必再恩爱了。
”
姜时愿没回应程烟,转身就要去解霍阑的围裙,“你去坐着吧,厨房交给我。
”
霍阑按住了姜时愿的手,笑得像是不要钱一样。
“你第一次登门拜访我的长辈,怎么能让你来干活。
”
姜时愿疑惑地“啊”了一声,便被霍阑转过身来,推着她走向客厅沙
发。
“你们好好在这里坐着,我和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