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鲛人62(3/3)
此告终。
当时出现在展馆的【盗火者】,应该就是黎重光。
博物馆半开放日,他们宿舍也算全员出动——四人分别扮演游客、解说、保安,以及混入其中的教派成员。
后来博物馆被查封,大概是被查出与【盗火者】有关,最终沦为这片废墟。
曾经静置于展柜的文物,如今掩埋在碎石破瓦中,残损得几乎辨不出原貌。
除了作为文明的载体,隐约映照过去的辉光,它们已不具备实际用途。
只有少数收藏家还会收购这些旧物,而一旦与【盗火者】扯上关系,连收藏价值也大打折扣。
最终,它们只能与废墟一同湮没,归于尘土。
一些历经岁月的器物自蕴灵韵,虽已记不清遥远的过往,却仍记得那个曾在灯下修复、护理文物的少年——他翻遍古籍文献,竭力追寻它们的来历,试图让它们重现原貌。
“原来,从前的图书馆与博物馆都是免费开放的……更早的时候,还有师者传道授业……”
少年的叹息低沉而怅惘。
科技愈发昌盛,文明却出现断层,这究竟是进步,还是倒退?
那些破碎的器物上灵光流转,努力拼凑出一个少年行走的身形——
他伏案习字,指尖轻抚石刻的笔划;对照古籍,一点点削薄木片,认真雕刻,修好一盏破碎的走马灯……他是文物展的创办者,是这座博物馆真正的主人。
属于它们的时代已经落幕,它们只是一群旧物;但属于那少年的未来才刚刚启程,不该就这样终结。
那点灵光太过稀薄,无论如何也撑不起一个已逝之人重聚魂魄。
姜予安抬手,向其中注入规则之力——
铜鼎上的古篆铭文次第亮起金光,一幕幕幻影浮现在空中:从工匠煅烧铸模,到滚烫铜水灌注,铭文清晰如初——“明明我祖,万邦之君”。
身着玄端祭服的诸侯正肃然礼天,这尊鼎作为祭器,见证过无数祭告天地先祖的庄严时刻。
石碑上的刻字笔意激烈,从楷书入行,由行转草,墨色由丰润至枯槁——
“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
《祭侄文稿》的字句如泣如诉,一笔一划皆是家国之痛。
人必先看见过去,才能走向未来。
随着灵光汇聚,一盏不起眼的青灯悄然燃起——
高冠博带的先贤手捧竹简,在灯下传道授业;
衣衫朴素的书生秉烛夜读,落笔策论振聋发聩;
私塾中的蒙童围坐灯前,摇头诵读经典,声声清朗……
文明之传承,不过如青灯一盏。
只要有人拾起,火光便永不熄灭。
观看直播的人难以言述这般壮阔的景象。
这才是黎重光真正的选择。
吾身燃灯,虽死犹生。
无数愿力汇向那盏古旧的青灯,火光愈发明亮。
有人惊慌失措,举枪瞄准,子弹未至,已先洞穿他们自己的眉心。
姜予安静静注视着灯中的火焰,
黎重光的真灵终于在火光中重凝。
先贤身后,多了一道少年的身影。
他拾起经卷,朝姜予安郑重一揖,笑容是从未有过的明亮坦然。
从今往后,在这万千历史留影之间,多了一缕自由的真灵。
他可以在历史的留影之中穿行,见证真实的历史,追随先贤修习问道。
如果生活在一个天下大同的世界,他本可成为学者、书法家、非遗传承人……不止黎重光,每个人都该有自由选择之路。
而此刻,万古长夜,他是执灯的盗火者——
“我身虽烬,此火长明。
”